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历史教材同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材解读

(一)课标要求

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四)教学难点

1.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评价新文化运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易于从感性出发得出结论。并且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但理论素养有限,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本质阶段,对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分析问题还缺乏灵活性。

三、教学学法

教法与学法具有互相体现而又互相独立的关系。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进行的两种不同的活动——教和学。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针对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敲定了本课采用的教学、学法。

第一,情境教学法,教学中创设情境,一环扣一环,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思考,进而发现问题。与情境教学法相对应的学法则是情境质疑法,学生通过融入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在愉悦的情境中不断探索、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感悟。

第二,图文材料分析法,遵循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设置图文材料,引导学生思维参与,主动对图文材料进行对比、归纳、分析并总结,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相应的学法是分析归纳法,学生通过比较图片、分析材料、归纳总结、获取信息。培养应用知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第三,问题启示法,设计的问题从易到难、前因后果,做到逐步深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学生运用问题再生法,充分解疑释惑,实现知识迁移、拓展,再生问题。

第四,小组讨论法,教师抛出问题,提供材料,组织讨论,把握“方向盘”,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对学生敢说、敢想、敢问的学习品质表示肯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对信息加工重组,突破难点,同时培养的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问题: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将手中的知识卡片分类,分别找出属于中西方近代化探索的史实,贴到黑板相应的区域。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通过让学生课前活动,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渴望,为各环节教学铺设主题。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五、课后探究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下层人民有些人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陈独秀,更不知道民主、科学为何方神物。

材料四:陈独秀等在批判孔学的同时,对于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价值乃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还是给予了肯定。

——宋晓庆《新文化运动研究》

思考:根据上述材料,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有何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