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12-11|语文

下载帮助
  • 1. 如果已经开通VIP,仍然无法下载,请 刷新当前页面(按F5)
  • 2. 下载前请确保已经注册成为会员并已经登录成功登录后才下载
  • 3. 如果仍然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QQ:3367557594

牡一中2017级高三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是以太极为本原的、秩序谨严的有机整体。此即《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蕴含的太极整体观。《易传?序卦》则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详尽、气势恢宏的宇宙图景。《易经》六十四卦便是对这个宇宙图景模拟所得的一套严整的象数符号系统。这些是对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主流思想的独特表达。由于宇宙万物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个成员,当然是宇宙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摈弃那种让人类走了很长弯路,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进而建立起一种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现代行为方式。而这也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核心理念。

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此之谓《周易》的生生不息观,即《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和“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显示的发展观。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也是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悲观绝望。当然,我们反对对人类前途的一切悲观论调,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恰恰相反,人类应该迅速警醒,从容应战,精诚合作,以顺利渡过难关。

《易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其中的“天地”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蓝天、大地,而应看作代表宇宙间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如天人、男女、上下、泰否、身心、内外等,《易传》以“阴阳”统称之。这就是说,如果阴阳两方面处于相互交感融洽的状态,则彼此都能亨通兴盛;反之,如果阴阳双方处于相互封闭隔绝的状态,则彼此都将走向衰败。此为阴阳交泰观。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全球问题,实质上便是天人之间长期紧张对立的后果,是人把大自然当作可以任意宰割的沉默羔羊而一味征服索取、大自然对人的无知妄为“忍无可忍”而进行“报复”的必然结局,是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诚如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巴里?康芒纳所说:“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

《易经》曰:“‘节’,亨;苦节,不可贞。”意思是说,保有节度则会万事亨通,若以节制为苦,则诸事不利,不必占问。《易传》进一步阐发说,以谈笑自若的大将风度履险蹈危,以随时使自己居于恰当位置的自觉意识保持节度,以居中守正的刚健气魄创造亨通;大自然正是因为保有节度才使四季得以形成并各有成就;人类也应随时使自己保持节度并形成严格制度,这样才不会伤财害民。此之谓《周易》的节以制度观。大自然的负荷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此,中华文化一贯主张,知足者富,知足常乐。为了使人类达到更高的生存质量,为了使人类能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

(摘编自赵建功《〈周易〉的生态伦理智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认为人对待自然不应只顾及局部、短期利益,而应顾全大局和长远。

B. 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是因为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

C. 在面对宇宙 发展、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应当从容应对,而不必悲观。

D. 《易传》将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统称为天地,也叫阴阳。阴阳合则万事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说《周易》的价值,然后从四方面分述,层次清晰。

B. 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逻辑性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