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后汉书·儒林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王葬、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之徒,继踵而集。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

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即位,亲行其礼。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其后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搜选高能以受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济济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

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孝和亦数幸东观,览阅书林。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准、徐防并陈敦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是制诏公卿妙简其选,三署郎能通经术者,皆得察举。

自安帝览政,薄于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颓敝,鞠为园蔬,牧儿荛竖,至于薪刈其下。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凡所结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试明经下第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郡国耆儒皆补郎、舍人。

本初元年,梁太后诏曰:“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 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以此为常。”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然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

(节选自《后汉书·儒林列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

B. 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

C. 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祖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

D. 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它是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选聘学优德劭的人任教授,称为博士;招收学生随教授学习,称为博士弟子。

B. 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C.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和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

D.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制不同于世官制和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中央直接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莽、更始帝时期,天下混乱,礼乐分崩,典籍经文毁坏遗失,四方的学士大多带着经书逃到山林野泽中隐居起来。

B. 东汉时期的帝王大多崇尚儒学,其中光武帝、明帝、安帝、顺帝都为提倡儒道做出了贡献,使得儒学思想成为东汉时期百姓的普遍价值观念。

C. 明帝曾经在飨射礼结束之后亲自讲解经书,而儒生们则拿着经书询问辩驳,当时围绕在桥门处观看听讲的人多得不可胜数。

D. 本初元年,梁太后下诏,要求大将军以下至六百石的官员都要让儿子上学,每年还要在飨射月举办乡射会。自此游学之风更加盛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

(2)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

下载Word版试题
《后汉书·儒林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B   

4. (1)等到光武中兴时期,光武帝喜好经学儒术,还未即帝位,便寻访儒雅之士,收集残缺的典文,补全连缀缺漏散失的典籍。

(2)然而都选拔优秀的人当讲郎,任职近署,用来搜罗遗散的学说,博学众家。

【解析】

【1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中,这句话的大意是:天子开始戴通天冠,衣日月星辰之衣,乘坐法物齐备的车架,举行隆重的清道仪式,坐在明堂之上朝见各诸侯国,登上灵台以观望天象,袒着衣服在辟雍之上亲自切割牲口,尊养三老五更。

“通天”是皇冠的名称,是名词,第一句“天子始冠通天”,天子开始戴通天冠,意思表达完整,排除AC。“坐明堂”的主语应该是天子,不是“清道之仪”,排除D。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由中央直接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中央”错,应该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中,

B项,“光武帝、明帝、安帝、顺帝”错,其中“安帝”例外,由原文“自安帝览政,薄于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穨敝,鞠为园蔬,牧儿荛竖,至于薪刈其下”得知。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及”,等到;“经术”,经学儒术;“下车”,登上帝位“儒雅”,形容词作名词,儒雅之士;“阙”,丢失的,残缺的;“逸”,散失的。

第二句得分点:“擢”选拔;“高第”,优秀的人;“给事”,任职;“所以”,用来。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从前,在王莽、更始帝的时候,天下纷纷扰扰,礼乐分崩,典籍经文损坏遗失。等到光武中兴时期,光武帝喜好经学儒术,还未即帝位,就寻访儒雅之士,收集残缺的典文,补全连缀缺漏散失的典籍。以前,四方学人,多带着图书,逃入山林湖泽。自此以后,都携带典籍,齐集京师。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之流,也相继而来。于是国家设立《五经》博士,各人按各人的家法教授学生,《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有欧阳、大小夏侯,《诗》有齐、鲁、韩,《礼》有大小戴,《春秋》有严、颜,共十四博士,太常依次总领。

建武五年,修建太学,效法古代的典章制度,(祭祀所用的)用竹做的笾、用木做的豆以及舞蹈所执的盾和钺,都列于太学之中,穿儒生服饰学习矩步的诸生,在里面蜿蜒前行。中元元年修建了辟雍、明堂、灵台。明帝即位,亲自行礼。天子开始戴通天冠,衣日月星辰之衣,乘坐法物齐备的车架,举行隆重的清道仪式,坐在明堂之上朝见各诸侯国,登上灵台以观望天象,袒着衣服在辟雍之上亲自切割牲口,尊养三老五更。飨食礼仪完毕之后,天子端坐亲自讲授,诸儒拿着经书上前询问辩驳,士大夫和绕桥门观看听讲的多得不可胜数。这以后,又为功臣子孙,四姓亲属另立校舍,挑选有才能的人来传授他们学业,从期门羽林之士开始,统统让他们学《孝经》章句,匈奴也派子弟前来学习。人很多!很盛大!在永平时期就很盛大!

建初中,皇帝在白虎观大会儒生,考核《五经》的异同,一连几个月才结束。肃宗亲临指示,效法宣帝石渠故事,命令史臣,编著通义。又诏令高才生学习《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然不设立学官,然而都选拔优秀的人当讲郎,任职近署,用来搜罗遗散的学说,博学众家。孝和皇帝也多次到东观,览阅群书。等到邓后行使天子权力时,学者多有懈怠。这时,樊准、徐防都上书陈述教学的重要,又说儒职多不胜任,于是诏令公卿慎重选拔,三署郎通经术的,都得到举荐选拔。

自从安帝听政以后,不讲究艺文,博士废止讲学,门人弟子们彼此游惰散漫,学舍也坏败,成为蔬园,牧童樵夫,在这里采薪刈草。顺帝有感于翟酺的话,于是重新修缮学舍,共造二百四十栋房子,一千八百五十间屋子。明经考试落选的人补为太学的弟子,又增加甲乙两科各十人,除了郡中国中年迈儒者之外皆补任为郎、舍人。

本初元年,梁太后下诏:“大将军以下至六百石的官员,都要让自己的儿子入学,每年都在乡射月举办飨射会,并此作为惯例。”自此游学的人增加了,多到三万余生。然而学士对于章句渐渐疏远,而大多推崇浮华之风,儒者之风渐渐地衰败了。

录入时间:2021-03-24 09: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