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幻片·新京报》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节上映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因为原著作者是刘慈欣,因为主演是吴京,更因为这是一部以大片标准呈现的中国原创硬科幻。《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前沿的科技“无缝对接”,并用高密度的细节把这两大板块铆牢,宇航服、强化外骨骼、行星发动机等细节的设定完全不输给《环太平洋》等海外大片,片中地球坠入木星时的大气流失逸散,空间站中的重力变化,也都有相对严谨的表现。 “这个梦想已经很久了。”刘慈欣曾说,“我最想做的莫过于把我写的小说拍成电影,哪怕就一部。”作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小说拉向世界顶尖水平的作家,他面对中国电影工业时却曾经无力。原因很简单,科幻电影往往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作为一种类型片,科幻电影还原并视觉化科幻理念,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而中国科幻的银幕呈现一度并不尽如人意。《流浪地球》弥补了此前中国原创科幻电影因欠缺科学逻辑而导致的硬度不足的最大短板。 《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也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它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影片故事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无论是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海外电影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影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关乎科学设定,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对家园的理解。导演郭帆说,将地球带走,“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大片。 对故土的眷恋,在影片中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灾难面前的选择体现出来。吴孟达扮演的姥爷看上去谨慎得有些懦弱,却为了外孙、孙女牺牲了自己。吴京扮演的航天员父亲为了任务十多年没有见到儿子,倔强的他和叛逆的儿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却最终两代人合力完成了保住地球家园的使命。在飞出太阳系的科幻背景下,传达的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最刻骨铭心的主题——回家。 观众会发现,在这些平时含蓄而内敛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东方式亲情的默契——他们彼此依赖却并不表现出来,小心地保有着一份温度。这样的温度激发了对家国责任的热度,灾难面前,没有超级英雄,每个平凡人都是英雄。 对于科幻类型片而言,《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投石问路。它的走红,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科幻的既有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 (取材于王磊的文章) 材料二 科幻文学一般分为软硬两类。如果把软科幻放在坐标系的左侧,最左端的,应该是类似《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星球大战》之类的作品也是典型的软科幻,尽管有了太空与科技的元素,但仅仅是作为背景而已。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发展中,故事发展受科学规律制约的作品,则属于硬科幻。刘慈欣的《三体》等小说,在科幻的坐标系中,已经接近最硬、最技术化的一端了。 人们对硬科幻有两种误解:一种是只要不符合现有技术,就是伪科学。另一种误解是只要是科幻,随便怎么“幻”,都是可以的。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这会压抑科幻的空间。而把科幻的“幻”当作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科”与“幻”应有边界,遵循一定的范式,从而达到逻辑上的合理与自洽。幻想的对象可以是新发现、新技术、新规律。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之外,也可以对社会、经济领域进行幻想。幻想不必符合现有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世界观。硬科幻,不但有作为“幻”的构想的新技术,还有作为“科”的技术推理过程,后者是硬科幻文学独具的审美魅力所在。科学上要合理,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但如果技术过程是已知原理主导的,则要求过程有科学上的合理性。比如,在《三体》中,用核弹推动光帆飞船,虽然人类的技术现在达不到,但对于其中光压、冲量等科学原理的阐释是合理的。 当然,科幻文学毕竟不是论文,自洽与合理都可以有例外。“科”范畴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次,达到“接近合理”即可。所谓接近合理,即需要查资料、动笔推算,才能发现瑕疵,这是可以接受的。但一望即知的低级错误,硬科幻文学应该尽量避免。“科”范畴的技术设定作为基础框架,可以免于审视。比如,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作为科幻文学作品的初始逻辑基础,应该免于审视,否则,多数作品都无法成立。影片《流浪地球》最主要的框架是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这也存在地球地质结构经受不住、发动机推力不足等问题,但这属于小说的基础框架、逻辑起点,应该免于审视。作为背景的经济、社会设定是可以忽略的。如《流浪地球》的超级工程是否会引发经济的崩溃,抽签是否符合道德等议题,就可以免于审视。 刘慈欣说:“所谓科幻的思维方式,是指要把整个世界构建在一定的科技层次之上,这个世界是自洽的,是有一套自我逻辑的。”他的小说对硬科幻的原则遵循得非常好,既恢弘瑰丽,又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技术细节,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幻”的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值得期待的表现。 (取材于《新京报》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影片《流浪地球》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科幻细节比海外大片表现更严谨。 B. 体现制作者对科学的理解深入了。 C. 提升了中国原创科幻电影的硬度。 D. 讲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故事。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慈欣的作品代表了目前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 B. 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水准往往能通过科幻电影反映出来。 C. 科幻电影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塑造形象来传达科幻理念。 D. 突破好莱坞式的审美,就能创造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天地。 3. 影片《流浪地球》表达了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项是 A.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唐·卢纶《长安春望》) B.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C. 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宋·梅尧臣《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D.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宋·周邦彦《苏幕遮》) 4.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马行空:形容境界高远。 B. 铆牢:“铆”读作“mǎo”。 C. 自洽:自相一致,自圆其说。 D. 恢弘:“弘”也可以写作“宏”。 5. 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硬科幻”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硬科幻需要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的发展之中。 B. 硬科幻文学的审美魅力只在科学技术的推理过程。 C. 硬科幻文学在科学上要合理就不能脱离现有技术。 D. 硬科幻成立的逻辑基础是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 6. 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如果把硬科幻放在坐标系右侧,《三体》应该在最右端。 B. 科幻文学中的“幻”多于“科”会降低作品的质量与魅力。 C. “接近合理”是指“科”范畴的推理过程不重要,可以忽略。 D. 科幻的思维方式是要在科技层次上构建一个自洽的世界。 7. 中国要拍出更多优秀的硬科幻电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国产科幻片·新京报》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D 3. C 4. A 5. A 6. D 7. 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要有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科学上有合理性,幻想上整体自洽;体现本土文化,体现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要有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影片《流浪地球》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A项,“青科幻细节比海外大片表现更严谨”曲解文意,原文只说“细节的设定完全不输给《环太平洋》等海外大片”,没说更严谨。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突破好莱坞式的审美,就能创造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天地”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理解文本的主旨和中心,然后将选项信息与中心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要求选出“影片《流浪地球》表达了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项”。C项,“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这句是说看到春天的樱很高兴,黄昏喝酒夜里回到家中,这里家只是表明住所,不是对故土家乡的深厚感情。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还要充分考虑语境的前后照应。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项,“天马行空:形容境界高远”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结合语境这里应该理解为文章写作不受拘束。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原文找到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然后结合原文理解重要概念,并浏览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硬科幻”的说法,正确的一项”。 B项,“只在科学技术的推理过程”表说绝对,原文说的是“(技术推理过程)是硬科幻文学独具的审美魅力所在”;C项,“在科学上要合理就不能脱离现有技术”曲解文意,原文说“科学上要合理,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D项,“硬科幻成立的逻辑基础是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曲解文意,原文说“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应该免于审视”。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推断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想象,要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A项,“如果把硬科幻放在坐标系右侧,《三体》应该在最右端”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在科幻的坐标系中,已经接近最硬、最技术化的一端了”,是“已经接近”。B项,“科幻文学中的“幻”多于“科”会降低作品的质量与魅力”表述绝对,原文只说“科幻的“幻”当作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仅仅说这种情况下会降低;C项,““接近合理”是指“科”范畴的推理过程不重要,可以忽略”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科”范畴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次,达到“接近合理”即可”,不是重要的,但不可以忽略;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中国要拍出更多优秀的硬科幻电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材料一说“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可见一是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二是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前沿的科技“无缝对接””,可见要有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流浪地球》弥补了此前中国原创科幻电影因欠缺科学逻辑而导致的硬度不足的最大短板”,可见一定要有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可见要体现本土文化,体现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材料二说“未来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幻”的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值得期待的表现”,可见科学上有合理性,幻想上整体自洽。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
|
录入时间:2021-05-18 09:08: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