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美媒:港珠澳大桥堪称非凡壮举展现中国不断增强雄心·参考消息》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在观看了反映大桥建设情况的视频后,广东省委书记李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和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先后致辞。

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也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韩正在开通仪式致辞中表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有利于内地、香港、澳门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对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2009年12月15日,国务院经评估后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大桥将于10月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

(摘编于《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新闻《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堪称佼佼者,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

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科研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这一指标的达成,并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准”。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科研团队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

港珠澳大桥技术上最困难的是建造3.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隧道由33个“元件”组成,即长180米、宽约38米、高11.4米的沉管。每个沉管的排水量重达8万吨,几乎相当于一艘航母。33节沉管在珠海附近的桂山岛上预先制造完成,通过浮桥和拖船运至安装地点。安装需对接33次,耗时3年多。去年5月2日,经过10余小时吊装,海底隧道重约6000吨的最终接头像“楔子”一样,将数公里长的水下13~44米处的海底隧道连为一体,创下新的世界纪录。港珠澳大桥不愧是“中国制造”一张亮丽的名片。

(取材于中国新闻社2018年10月23日消息《一桥飞架三地:港珠澳大桥开通,世界之最,中国骄傲!》)

材料三: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月7日刊登记者莎拉·拉扎勒斯的文章,题为《造价200亿美元的“脐带”:中国公布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文章称,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发展自己的粤港澳大湾区宏伟计划的核心,它希望这一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成就可媲美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的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覆盖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拥有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的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人口约6800万。这一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不到1%,拥有不到5%的人口,但是产生了中国12%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拥有排名全球第11位的经济总量。

这座横跨珠江两岸、全长55公里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不仅证明了中国建造创纪录巨型建筑的能力,也充分反映了这个国家不断增强的地缘政治信心。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2018年5月14日报道《美媒:港珠澳大桥堪称非凡壮举展现中国不断增强雄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港珠澳大桥施工建设历时8年多,是中国经济实力、科研水平和民族精神的综合体现。

B. 港珠澳大桥采用的120年标准包括了防腐抗震、建设管理、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等技术。

C. 东、西人工岛的跨度长达3.7公里,安装对接水下沉管需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强力支撑。

D. 粤港澳大湾区富可敌国,但与纽约、东京几大湾区相比,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仍有差距。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高度评价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巨大意义。

B. 港珠澳大桥的技术复杂程度多体现在最长钢结构、海底隧道、沉管对接等方面。

C. 沿着港珠澳大桥去珠江东岸,乘客会先看到江海景色,然后才能体验海底行车。

D. 外媒从位置、面积、人口、经济实力等几方面评论港珠澳大桥,视其为政治行为。

3. 分别概括后二则报道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它们报道内容不同的原因。

下载Word版试题
《美媒:港珠澳大桥堪称非凡壮举展现中国不断增强雄心·参考消息》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主要内容:第二则主要从多方面详细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就,突出介绍了海底隧道的建设成就。第三则侧重报道了外媒对粤港澳大湾区地缘政治的关注,简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原因:报道立场不同;作者关注的焦点不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文中“建设管理,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是工作领域,不能与“海洋防腐抗震技术”并列,也不包括在“120年标准”之内。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外媒从地缘因素评论的是粤港澳大湾区而非港珠澳大桥。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别概括后二则报道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它们报道内容不同的原因”,然后到后两则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总结出原因。本题中,原文有“港珠澳大桥堪称佼佼者,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可看出“第二则主要从多方面详细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就,突出介绍了海底隧道的建设成就”,原文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月7日刊登记者莎拉·拉扎勒斯的文章,题为《造价200亿美元的‘脐带’:中国公布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文章称……”,可总结出“第三则侧重报道了外媒对粤港澳大湾区地缘政治的关注,简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综合两则材料,可看出,之所以两则材料的重点不同,主要是因为“报道立场不同;作者关注的焦点不同”,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录入时间:2021-05-20 09: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