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义渡传人·侯发山》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义渡传人

侯发山

“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40年。我老喽,干不动了。”父亲一直看着春子,眼光里有疼爱,有欢喜,有期待。

春子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

“因老家遭了大水,你老爷(曾祖父)带着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感念这里的人好,你老爷会些木工手艺,就自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你老爷临死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父亲不像是自言自语,像是说给春子听。

春子的目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小河,心里生起无端的怨恨。

“你老奶(曾祖母)去世时,你老爷上午忙完丧事,下午就到渡口去了……到你爷爷这一辈,他结婚那天,拜了天地后,直奔渡口……轮到我,那就多了。有一年,我下河救人,上岸后发起了高烧,在医院躺了半个月才出院。你打工没回来,我就掏了1000元雇人摆渡了半月……”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有了神采,连那一道道皱纹里都放出光来。

“乡亲们的情啥时候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

“还不完!咋能还完呢?若是当年他们不收留你老爷,只怕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篙,说,“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从你老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22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我的孙子。”

“这有什么可骄傲和自豪的?”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意回来。

这时候,门外传来踢踢踏踏的凌乱的脚步声。有人过河!父亲站了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

“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随着话音,门口一暗,进来几个村民。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水果,还有酒和菜肴。春子认得,其中一个是老村长。

看到春子,老村长说道:“春子也在啊,啥时间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

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呵呵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回到家,娘刚蒸出一笼馍。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下子把春子包围了,心里的不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春子刚要伸手抓个花卷吃,娘拍了一下他的手,说还没敬河神呢,等会儿吃。

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

娘似乎知道春子的心思,说:“你爹让你回来就回来吧,有地,饿不死,挣那么多钱干嘛?人这一辈子,名声比啥都重要。”

“娘,别说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春子看到娘的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

过罢年,春子真的就接替了父亲摆起了渡。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春子破例收取费用,一个人一次两元钱。

“你到底要干啥?”父亲强压住心头的火气。

春子说:“我收钱,乡亲们就没有亏欠感了。”

“放屁!是咱欠乡亲们的!”有好多天,父亲都不敢出门,不敢面对乡亲们。

其实,父亲的猜测和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对于春子摆渡收费,有不少村民倒还是理解的。老村长知道父亲的心思,还特意赶来安慰他,说收费是应该的,早应该收费了。

私下里,有人曾给春子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一次两元,一船按10人计算,每天大概30个来回,每个月至少有两三万的收入。春子要发大财了。

父亲再出门时,明显感觉到了乡亲们的目光跟先前有很大的不同,见了面也没有过去的热乎劲了。

春子也有类似的体会,乡亲们的眼神,较之以往,少了温度,少了情谊,多了冷冰冰,多了敌意。有时当着他的面,指鸡子骂狗,话也说得难听。

一年后,村里来了一支建筑队,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

春子的小船、竹篙和蓑衣真的成了文物。有村民还幸灾乐祸的,见到春子,还假惺惺地关心,说有了桥,春子要失业了。春子淡淡一笑,没有说话,没有一点失落的样子,当桥竣工那天起,春子又到外地打工去了。

那天,父亲忍不住告诉老村长,说那座小桥是春子出资修建的。

(节选自2017年《天池》,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想让春子继承父业,但春子不乐意,在父母的劝说下,春子决定摆渡,但破例要收取费用,春子最初的目的是想用这些费用架桥回报乡亲。

B. 小说末尾父亲告诉村主任,是春子出资修的桥。这样作结,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得春子的形象更加丰满,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C. “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手法,表现了春子对父亲要求他回家接班,继续摆渡这件事的抵触。

D. 小说刻画父亲这个形象,从父亲的言行可以看出父亲身上有中华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更不应该被丢掉。

2. “春子”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 有人认为以“传家宝”为题比“义渡传人”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下载Word版试题
《义渡传人·侯发山》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①春子具有孝敬父母、知恩图报、不计名利的传统美德。他听从父亲的安排回村里摆渡,收钱修桥,造福乡亲。②春子思想开放、有创新精神、坚持自我。春子不认同父辈报恩的方式,又用创新的方式传承了父辈感恩的传统美德。   

3. 参考观点一 :以“义渡传人”为题更好。①介绍了故事的主要人物。这篇小说主要围绕春子和父亲两个人物形象展开情节。②交代了故事情节。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父子的“义渡”,并以义渡为主线展开其他情节。③揭示主旨。虽然父亲和春子报恩的方式不一样,但他们都是感恩精神的传人,以“义渡传人”为题,体现了作者对他们传承报恩精神的整扬。

观点二:以“传家宝”为题更好。①"传家宝"一语双关。表面上指春子家的蓑衣竹篙及渡船,实际上指春子家世代知恩感恩的精神。②“传家宝”是小说的线索。整篇小说围绕着父亲期待儿子继承“传家宝”、儿子如何继承“传家宝展开。③“传家宝暗合了小说的主旨。春子虽然没有像父辈那样义务摆渡,但却用自己的智慧传承了家族的感思精神,而这正是春子家的“传家宝”。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项,“春子最初的目的是想用这些费用架桥回报乡亲”分析不正确。原文并没有说春子收钱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只提到春子说“我收钱,乡亲们就没有亏欠感了”,虽然一年后春子出资修了桥,但并不能由此推出春子“最初的目的”就是用摆渡的钱修这座桥回报乡亲。故选A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小说中,春子虽然不情愿,但依然听从父亲安排回村摆渡,说明他孝敬父母;春子摆渡收钱修桥,让乡亲们来往便利,造福乡亲,还不让乡亲知道桥是他出资修的,表明他知恩图报、不计名利;春子修桥表明他对祖辈义务摆渡的报恩方式并不认同,他采取摆渡收钱修桥的方式报恩,虽然收钱的行为给父亲和春子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他不为所动,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做,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他思想开放、有创新精神、能够坚持自我。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文本或现实来分析。本题问的是小说的标题选择哪一个更合适,明确观点后需要结合文本来分析,可以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故事情节等方面思考。本题既可以认为以“传家宝”为题更好,也可以认为以“义渡传人”为题更好。认为“义渡传人”为题更好,可答从人物来看,标题“传人”介绍故事主要人物是父子两人;从情节来看,“义渡”交代了故事情节是两父子的“义渡”;从表达主题来看,标题紧扣文章中心,揭示文章主旨等。认为“传家宝”为题更好,可答从“传家宝”的含义来看,表面指蓑衣竹篙渡船,实际指知恩图报的精神;从情节来看,“传家宝”是文章的线索;从表达主题来看,“传家宝”突出了文章传承了家族的感恩精神以及作者对他们传承报恩精神的赞扬等。考生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注意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点睛】第2题是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这类题目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录入时间:2021-05-22 09: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