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学者,请告别“文人”角色·黄裕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者,请告别“文人”角色

黄裕生

①学术有学术的语言与规范,这本是一个无庸置疑的问题。但是,在太多“文人”冒充学者的时候,在太多没有学者使命意识的人占据着学者职位的时候,学术应不应该有学术的语言与规范,却成为大问题。于是,在一些学者呼吁学术规范的同时,另一些“学者”理直气壮地大喊:“学术应当随笔化”,学术应当向日常语言靠拢。就时下而言,相对于前类学者的“刻板”呼吁,后一类“学者”更有市场。

②的确,当学术单纯成了为稻梁谋,单纯成了博名取利之器,那么这样的“学术”再有市场,也绝不意味着学术的弘扬与胜利,倒恰恰意味着学术的衰败。正如学术不迁就任何人一样,学术也不迁就日常生活与日常语言;也正如学者不是散文作家,学者不可用创作散文的方式从事学术研究,不可像写散文那样来传达他的学术研究,否则就不会有数学、物理学、哲学等诸多严格的科学。谁也不会怀疑,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熟知各门学术研究的成果,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传达、解释学术成果,这是完全必要的科普工作。但是,学术成果有必要普及化,绝不等于学术研究与学术著作本身要放弃自己的语言与规范。迄今为止,已经有不少科普工作者用非常生动有趣的语言向一般读者解释、介绍过相对论,使许多非物理学专业的人也能理解相对论的基本观念,难道能由此断言,物理学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应当“随笔化”?物理学再也不能用它那套数学化的语言?

③数理科学不能随笔化,人文科学同样不能因为有必要普及化而放弃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后,曾有一些读者批评其语言晦涩难懂,康德于是写了《任何一种未来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试图用通俗、简捷的语言来表达《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基本内容。但是,即使这本“通俗化”了的著作对于读者来说,也绝不可能象读一本所谓“学术随笔”那样轻松。相反,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它甚至依然是一部不知所云的天书。对此,康德只好善意地劝告说,请这部分读者不要在哲学这门学术上浪费时间,而把精力花在自己能胜任的其他事情上。这一劝告隐含的另一层意思是:        。作为学术,它们不可能通俗化为“学术随笔”这样一种“好东西”,以致于只要认够字的人就能享用。只要为了在学术层面上讨论问题,只要想对自己的思想负责,因而只要为了给自己的思想提供坚实可靠的根据,那么,我要说,任何学术都不可能用随笔化或散文化语言来表达。

④真正的学术需要有自己严格的、尽可能纯粹的语言来传达。因为真正的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只追求超越于一切私家利益与私人情感的真理;学术对于天下人来说,是一个中间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永远是学术的最高宗旨,也是学者的最高使命。这种学术不仅需要有自己严格的、尽可能纯粹的语言来传达,而且要有一个不同于“文人”的学者阶层来承担。这种学者必须超越私人情感、超越任何权力话语,必须还思想以自由、还人格以独立,换句话说,他必须告别传统的“文人”角色。“文人”之不适合于学术在于,“文人”可以无立场地思考说话,或者用许多立场思考说话,一句话,“文人”的话语完全是利益的言说。但是,学者不为任何私人利益服务,他只为每个公民的绝对权利与绝对尊严服务;学者永远有一个立场,这就是公民的立场,也即自由的立场。学者只站在这个立场上说话,因此,学者的语言必须尽可能纯粹化,也即必须尽可能排除诸如私人情感利益等等私人际遇因素,而只听从事物本身的存在的引导,只听从自由理性展开的问题的引导。“文人”可以信口开河,随笔成文,但学者必须每言谨慎有加,笔重如山。真正的学者不可能也不敢用随笔、散文来写他的学术著作。

⑤这里,无意否认随笔也可以是学术的一种普及方式。但正如科普工作本身并不是科学研究一样,学术的普及方式本身并不就是学术。笼统地倡导学术或学术著作随笔化、散文化,不仅无益于学术的健康发展,甚至将瓦解学术本身,而那种以为随笔就是学术工作厚积薄发的最好形式的“意见”,只能被视为不知学术为何物的信口开河。

⑥我们的学者要负起自己的使命,要把持住自己——维护学术与思想的独立自由,彻底告别“文人”角色,学术由此也才能保持为学术。

(有删改)

1. 第④段加点词语“中间者”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

2. 根据文意,第③段空格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术专著阅读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B. 哲学或其他人文科学的通俗化是有限度的。

C. 人文科学的语言最能体现严格性、严肃性。

D. 哲学特有的表达方式只有专业者才能读懂。

3. 简析第④段“永远、必须、完全”用词的严密性。

4. 纵观全文,作者将“文人角色”作为“真正的学者”的对立面进行批驳,你认为作者的驳斥是否有说服力,简述理由。

下载Word版试题
《学者,请告别“文人”角色·黄裕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天下人为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最高宗旨和最高使命而借助的工具。   

2.. B   

3. 这三个词语都体现了用词的严密性。“永远”一词说明学术的最高宗旨和学者的最高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亘古不变的,说明作者阐发的道理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必须”一词用强硬的语气说明“真正的学者”不可避免地需要完成一些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称为“真正的学者”,才能保证学术的纯粹性;“完全”一词将“文人”的话语置于利益言说的地位,给“文人”的话语定下绝对性的论调,侧面表现了作者坚定的语气和信心,也表达了作者对“文人话语”的鄙视和不满。   

4. 没有说服力。第一,作者对“文人”和“学者”的范围界定得过于狭窄,从广义来看,“真正的学者”也属于“文人角色”;第二,“文人”和“学者”都追求语言的严格性和严肃性,只是两者追求的程度有所差别,但还不至于处于对立面。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语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本题要求解释第④段加点词语“中间者”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第④段加点词语“中间者”所在的句子是“学术对于天下人来说,是一个中间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永远是学术的最高宗旨,也是学者的最高使命”。根据这个句子的内容,可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学术的最高宗旨,是学者的最高使命,而为了追求这个最高宗旨和最高使命,天下人要借助“中间者”,也就是“学术”。由此可见,“中间者”就是天下人为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最高宗旨和最高使命而借助的工具。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分析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本题要求根据文意,选择“第③段空格处推断正确的一项”,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第③段的内容,从而推断第③段空格处的内容。纵观第③段,全段主要是承接上文“数理科学不能随笔化”,来论述“人文科学同样不能因为有必要普及化而放弃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并且举了康德的事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后,曾有一些读者批评其语言晦涩难懂,康德于是写了《任何一种未来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试图用通俗、简捷的语言来表达《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基本内容。但是,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任何一种未来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依然是一部不知所云的天书。可见,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读懂通俗到一定程度的人文科学著作仍然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对此,康德没有将自己的哲学著作继续加深通俗化程度,变成所谓的“学术随笔”,而是善意地劝告,这部分读者不要在哲学这门学术上浪费时间。由此可见,在康德的心目中,哲学著作不能为了让大多数读者能够读懂而无限制地进行通俗化处理,言外之意,哲学或其他人文科学的通俗化是有限度的,不能为了某个目的而无限度地通俗化。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用词的严密性。分析用词的严密性,也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具体分析。分析用词的严密性,可以试着考虑是否能去掉该词,或者换成其他词语效果如何。一般来说,解答此类试题,要先给词语进行定性,明确词语是否具有严密性,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具体分析该词语的严密性。

本题要求简析第④段“永远、必须、完全”用词的严密性。第④段只有一处使用了“永远”,即“学术对于天下人来说,是一个中间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永远是学术的最高宗旨,也是学者的最高使命”,这句话意在强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永远是学术的最高宗旨和学者的最高使命,这是亘古不变的,同时“永远”一词的使用,说明作者阐发的这个道理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随人物的改变而改变。“必须”一词在第④段出现了很多次,每次出现都是用来修饰“学者”,来表达“真正的学者”需要做什么,不可避免,不可选择地需要做什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学者”。“必须”一词表明了作者的强硬语气,也表明了作者的坚定态度。“完全”一词在第④段出现了一次,即“‘文人’的话语完全是利益的言说”,这句话将“文人”的话语置于利益言说的地位,给“文人”的话语定下了一个绝对性的论调,表达了作者坚定的语气和信心,也表达了作者对“文人论调”的鄙视和不满,意在告诉我们“文人论调”的不可取,“真正的学者”必须拒绝“文人论调”。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题目要求对作者将“文人角色”作为“真正的学者”的对立面进行批驳这一做法发表评论,并简述理由。对于作者将“文人角色”作为“真正的学者”的对立面进行批驳这一做法,考生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提出异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录入时间:2021-02-13 10: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