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梦想绽放更加绚丽·光明网》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击破万里苍穹,目标星辰大海。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抚今追昔,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令人振奋,航天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令人敬佩,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强大精神支柱。

逐梦路上,他们脚踏实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做出发展航天事业的重大决策。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使命,一大批科学家将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此后几十年,在茫茫无人区,在高山雪原间,在天边海岛上,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因陋就简,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硬是靠着坚韧执着的拼劲和闯劲,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巡天路”。这种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高峰,向着更高更强不断迈进。

筑梦征程,他们矢志不渝。神舟问天、北斗织网、嫦娥探月、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突破和跨越的背后,凝结着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与坚守。在增强前庭功能的转椅训练中,一般人一两分钟就受不了,航天员却要连续旋转15分钟;在狭小密闭的隔离舱内经受抗疲劳抗寂寞的考验,72小时连续工作,不能睡觉,不能离开,航天员没被难住;在茫茫太空中,当面对“轨道舱火灾”报警时,航天员翟志刚顾不上多想,果断飞出舱门,调整任务步骤,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飘扬;目前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邓清明,20年来3次入选备份乘组,3度与飞天失之交臂,却依然在用一丝不苟的训练为飞天“时刻准备着”……航天员只是无数航天人中的一个缩影。对于航天事业来说,梦想从来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向上的每一步,都是突破和挑战。航天人用实际行动写就了答案。

(新华网《向着星辰大海不断进发》)

材料二: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今年也是首次以线上形式举办“中国航天日”活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等网络平台举行。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启动仪式上表示,50年前的今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5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初心、攻坚克难,不畏艰险、不惧挑战,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中国航天日”缘起“东方红一号”,今年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希望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崇尚探索创造,在奋力奔跑中实现人生价值;勉励航天人聚力愿景目标,直面风险挫折,在接续奋斗中建设航天强国;号召全社会赓续航天精神,爱国奉献追梦,在笃定前行中成就事业。国家航天局愿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基础上,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材料三:

2020年4月,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历史记录仍在不断刷新这项“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最长存活时间纪录”的保持者,是来自中国的“玉兔二号”。

在“嫦娥三号”探测器携“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这辆首次登陆月背的月球车本来可能有一个全新的名字。但在一场面向全球的征名活动之后,中国航天人反复衡量14847个有效名称,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以神话传说中的“玉兔”为中国月球车冠名。

这个选择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如果你关注中国航天,你会发现,很多航天器的名称都与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有关:迢迢奔月的“嫦娥”、指路导航的“北斗”、带着“火眼金睛”寻找暗物质的“悟空”、开创利用卫星千里传递量子信息先河的“墨子”……

因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处,凝结了太多走向星辰大海的夙愿:“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浪漫传说,世界公认最早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对太阳黑子的记载,诗人屈原充满好奇的《天问》,张衡制作飞翔木鸟,万户乘坐火箭升空等航天探索……

然而,近现代我们落后了。直到新中国成立,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才真正迈出探索太空的步伐,而且是从一穷二白中起步。仅举一例。曾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陈克明记得,当时,为了造出发射卫星的火箭燃烧室壳体,他拿着图纸跑了十几个省市,竟没有一个可以独立生产的厂家。不过,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追梦者的步伐。后来,陈克明想尽办法,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让多个厂家生产再拼装,集全国各地之力如期完成了任务。

在中国航天起步的早期,还有更多艰难险阻逼出的“奇思妙想”:一根粗木头加一个白铁皮箭头就成了火箭模型;马粪纸上涂上墨汁,来探索空间光学滤波器的研制;猫的胡须也能当红外地平仪探测器的装配工具……

如此艰难的起步,在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也正是如此艰难的起步,淬炼出了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精神。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1970年,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太空迎来首位中国来客;2007年,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准确入轨,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圆……

这,是一次次伟大航天梦想的起航,也是一次次伟大航天精神的起航。

(光明网《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梦想绽放更加绚丽》)

1. 下列不属于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成就的一项是(   )

A.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天问”系列中国行星探测任务。

C.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准确入轨。

D.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舟问天、北斗织网、嫦娥探月、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突破和跨越的背后,都是突破和挑战,是航天人用实际行动写就了答案。

B.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为“天问系列”,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

C. 国家航天局愿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基础上,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D. 在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的艰难的起步淬炼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

3.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下载Word版试题
《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梦想绽放更加绚丽·光明网》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B   

3. ①航天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地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发展航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高峰。②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追求科技创新的永无止境。③党和国家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做出发展航天事业的重大决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④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精神,让航天工作者克服苦难,爱国奉献追梦,在笃定前行中成就事业。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

B项,“‘天问’系列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说法错误,由材料三“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1970年,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太空迎来首位中国来客;2007年,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准确入轨,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圆……”可知,ACD三项均符合题意,“天问”系列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还没有实现,不能称为成就。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

B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为‘天问系列’,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说法错误,由材料二“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可知,被命名为“天问系列”系列的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而不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张冠李戴。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理清层次,抓住重点语句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题干“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结合“抚今追昔,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令人振奋,航天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令人敬佩,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强大精神支柱”“这种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高峰,向着更高更强不断迈进”分析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航天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地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发展航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高峰;结合“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分析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追求科技创新的永无止境;结合“5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初心、攻坚克难,不畏艰险、不惧挑战,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分析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党和国家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做出发展航天事业的重大决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结合“如此艰难的起步,在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也正是如此艰难的起步,淬炼出了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精神”分析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精神,让航天工作者克服苦难,爱国奉献追梦,在笃定前行中成就事业。

录入时间:2021-02-16 09: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