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旧事土黄·孙君飞》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旧事土黄

孙君飞

那年冬天,父亲一声不响地递给我一把镰刀,磨出宽大刀刃。我说有割草的镰刀,也刚刚磨过。父亲说不是叫我割牛吃的草,而是荒地里的草。我仍旧不懂,父亲终于说,他要开一片荒地,种黄豆油菜芝麻瓜果蔬菜……荒地里槐枝上的刺生得泼辣,艾蒿人高马大,刺蓟密密麻麻,真乃一块荒蛮宝地。父亲一扭身,“刺刺啦啦”地割起来。我掂着镰刀,却怎么也钻不进去。刚一探手,刺蓟一下子刺中我,疼得我“咝咝”地吸溜了几声。艾蒿不长刺,我弯着腰,“刷拉刷拉”地割。父亲放倒的艾蒿很整齐,我做不到,速度却要跟上。两张镰刀在灌木丛里撒欢,它们的声音一个老辣,一个生猛,谁也不服谁。草汁溅到衣服上,不怕,这件衣裳早就五颜六色。十根手指头一会儿工夫变成青黑色,我凑近闻闻,真好闻,恨不得伸到嘴里吮吮。碰到槐刺,不得不小心,但还是扎中手指手背胳膊。父亲割刺槐也如割小麦,一直弯腰不直腰,茶不喝,烟也不抽,汗水太旺,如刚洗过头,脊梁上的衣裳湿透一大片。我们一直割到天黑,一直不搭话。我骨头发软、肌肉发酸,父亲拿毛巾擦脸,眼睛里的光竟还熊熊骇人。收工前,他收回我的镰刀,我心里一紧:他担心我累得提不动一把缺口的镰刀?

听母亲说,她在父亲的手上挑出七根槐刺。我自己给自己挑,只挑出一根。我出门上学,一周回家一趟,弟弟们还小,母亲要忙其它庄稼活和家务,开荒地的事情全交给父亲……又听母亲说,黄牛刚下荒地,还没动犁,就高亢地哞叫起来。荒地的坚硬父亲早已料到,草根草须在土里面编织成实心的巢,他也早已料到。然而只见黄牛的脖子忽一抖,皮褶子像拉开的手风琴眨眼间折叠起来,隆出一个大包,还没等吆喝出第二句,人和黄牛的步伐还没有迎合上,便听到一声脆响,半截入土的犁铧竟然折断了,这是父亲万万料不到的。父亲带回折断的犁铧,黄牛也拴回牛屋,只扛了镢头、锹锨出来。

母亲没有讲述父亲是怎样全靠人力开荒的,我也不愿想,想出来的劳动场面又有什么意思?我从学校回家,第一眼要看的就是父亲开的荒地。他基本上完工了,简直是个奇迹!荒地里的料姜石,他全拣出来放在地边,给荒地镶上一道辉煌的金边。大堆的草根晒得半干,我想用火点了,烧成草木灰肥,又怕直冒烟不着火,便作罢。荒地里的土一锨一锨翻成倒扣的瓦片状,等北风再吹吹寒冷和厚雪再冻冻,它们就容易敲成碎块,种黄豆会肚子圆,种油菜会满身黄,种萝卜也会婴儿肥吧。父亲回到家,我看到他瘦了整整一圈,身板还结实,也没有驼背,眼睛里发红,不知道是疲惫还是满足。他不说话,也不笑,跟往常一样,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多年以后,我在阎连科的《我与父辈》中读到一段话:“我看着他(父亲)把镢头举过头顶,镢刺儿对着天空。晴天时,那镢刺儿就似乎差一点儿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父亲那由直到弯的腰骨,这时会有一种柔韧的响声,像被奔跑的汽车轧飞的砂粒样,从他那该洗的粗白布的衬衣下飞奔出来……(他)将双手卡在腰上向后用力仰几仰,让弯久的累腰响出特别舒耳的几下嘎巴嘎巴的声音,再半旋身子,找一块高凸出地面的虚土或坷垃,仰躺上去,面向天空……”我脑袋里嗡的一声,不由眼热心跳,暗暗叫起来:这个开荒的父亲不也活脱脱是我的父亲吗?我想不出的开荒场面,阎连科一笔一笔地描绘出来了。他是嵩县人,我是南阳人,两地相距不远;他们的土地是黄色的,我们的土地也是黄色的,里面都有料姜石;他们需要开荒,我们也需要开荒,开荒的父亲简直就是同一个父亲啊。不同的是他们的荒地最后收归公有,我家的荒地则一直属于自家,种出圆滚滚的黄豆,炒熟后丢嘴里咬烂嚼碎,虽不耐饥,但那焦脆油香味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片荒地并不能改变我家的命运,但父亲母亲毕竟用黄豆油菜芝麻的颜色覆盖了它的土黄和荒蛮……

(选自2015年5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设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一“旧事土黄”为题,给“旧事”涂上土黄色,为全文蒙上一层旧色彩。

B. 第一段中划线的句子,通过写对两张镰刀的描写,生动表现了父子二人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C. 第二段中,父亲没有料到犁铧会断,这表明父亲对开荒的困难估计还是有所不足。

D. 文中几次写到母亲,主要是通过母亲正面描写父亲开荒的艰难,与前文的割草场面相互映衬。

2. 请结合全文,分析父亲的形象特征。

3. 文章第四段写到阎连科的《我与父辈》,有何用意?

下载Word版试题
《旧事土黄·孙君飞》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勤劳肯干,不怕吃苦;沉默寡言,淡定平和;心系家庭,关心后辈;不畏艰难,顽强执着。   

3. ①将我没见过的父亲开荒的场面补充完整,丰富了父亲的形象;

②以阎连科笔下文字给“我”的触动,进一步突出了父亲在“我”心目中无可取代的位置;

③比较两地及两个开荒的父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提升了父亲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普遍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设的分析鉴赏。D项“正面描写”错误。原文相关语句“听母亲说,她在父亲的手上挑出七根槐刺”,“又听母亲说,黄牛刚下荒地,还没动犁,就高亢地哞叫起来……半截入土的犁铧竟然折断了”,通过母亲的叙述是侧面描写父亲开荒的艰难。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文章记叙了父亲独自开荒的事情,其间,;不畏艰难,顽强执着。阅读第二节中相关语句“父亲割刺槐也如割小麦,一直弯腰不直腰,茶不喝,烟也不抽,汗水太旺,如刚洗过头,脊梁上的衣裳湿透一大片。我们一直割到天黑,一直不搭话。我骨头发软、肌肉发酸,父亲拿毛巾擦脸,眼睛里的光竟还熊熊骇人。” 一位勤劳踏实,沉默寡言的开荒者形象跃然纸上。第一节中“父亲终于说,他要开一片荒地,种黄豆油菜芝麻瓜果蔬菜……”“收工前,他收回我的镰刀,我心里一紧:他担心我累得提不动一把缺口的镰刀?”展现了一位为家庭的富裕肯吃苦,疼爱孩子的父亲形象。“父亲带回折断的犁铧,黄牛也拴回牛屋,只扛了镢头、锹锨出来。”文中没有正面描写父亲凭一己之力开荒的画面,但是用阎连科的《我与父辈》中的父亲映衬自己的父亲,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难,顽强执着的拓荒者的形象。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要从这样一些方面来把握:①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②从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③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④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⑤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从具体解法上来看,首先从文本中画出与这个人物言行相关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插入段的作用。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是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是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是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文章没有正面描写父亲凭一己之力开荒的画面,利用阎连科的《我与父辈》中的父亲形象映衬自己的父亲,将我没见过的父亲开荒的场面补充完整,丰富了父亲的形象。以阎连科笔下文字给“我”的触动,进一步突出了父亲在“我”心目中无可取代的位置。文中两个开荒的父亲,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通过比较,提升了父亲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普遍意义,那个年代的父亲都是勤劳肯干,不畏艰难,顽强执着的拓荒者。

录入时间:2021-03-11 10: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