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2-10|语文

下载帮助
  • 1. 如果已经开通VIP,仍然无法下载,请 刷新当前页面(按F5)
  • 2. 下载前请确保已经注册成为会员并已经登录成功登录后才下载
  • 3. 如果仍然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QQ:3367557594

2020年南通市高二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画兰:赖有微风递远馨

华宇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语境中,高洁坚贞、清雅淡泊是松、竹、梅、兰共通的文化内涵。那么,兰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宋代学者王贵学在《王氏兰谱》中对此有一说法:“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青竹有节,却极少开花;梅花鲜艳,叶子却很少被人关注;松树枝叶繁茂,却无半点香味;而兰蕙则集花叶于一体,更兼有一种若有若无的芬芳,所谓“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王氏兰谱》对于兰花与“岁寒三友”的这一比较可谓细致而恰切,也从侧面体现了兰花在绘画上的特点和难度。

中国画素有“书画同源”的传统,书法是学习中国画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因此,绘画中很多笔法、章法都借鉴了书法之妙,这点在兰画创作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清代郑板桥等画兰名家都是功底深厚且有着独特造诣的书法家。在不少画论中,画兰常常被称作“写兰”,画家时常借舒展的兰叶展现书法的笔意。“”写兰”的例子当以郑板桥为典型,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曾评价郑板桥“作字如写兰”“写兰如作字”。郑板桥自己的解释是,书法要讲究行款、浓淡、疏密,那么画兰时用笔也应如此。比如,行款是指字与字之间的有机联系,即第一个字的末笔与第二个字的起笔虽不一定相连,但笔意要贯通,给人以笔断意连、浑然一体的气势;同样的道理,束兰花有偃抑、低垂、重叠等多种生动的形态,而兰叶之间的关系正如一幅书法中两个字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把行款的章法运用到画兰中,才能使一幅作品具有整体感。总之,要“以书之关钮透入于画”才能得“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之妙。

画坛有“喜气写兰怒写竹”之说,乍听起来令人费解,但了解兰与竹在画法上的区别之后,就不难窥得此话中的奥妙了。画兰有“十”“米”两忌,意思是说第一笔兰叶与第二笔兰叶不可垂直交叉成“十”字状,第三笔兰叶和第四笔兰叶又不能和前两笔交叉成“米”字状。那么兰叶之间应形成怎样的交叉态势才是适宜呢?前人给出的答案是“凤眼” “鼠尾”“螳螂肚”,兰叶的交错转折以舒缓柔和、潇洒自在为要领,而舒缓的笔画自然源自舒畅的情绪,这就是“喜气写兰”的道理。而竹枝和竹叶则是纵横交错的,历代画家笔下的“风竹图”都难免给人凌厉萧瑟之感,这便是“怒写竹”的道理。有趣的是,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兰与竹常常相伴相生,而“兰竹图”的背后,大概是画家们历经人世沧桑后沉淀下的那份悲欣交集的淡然吧。

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曾在自己所作兰画上题写“纯是君子,绝无小人”八个字,而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画兰时则常常夹杂些荆棘杂草,寓意为“君子能容小人”,这便引发了郑板桥在《题丛兰棘刺图》中的分析。他认为,兰花与棘刺不应被比作君子和小人,而应视作一个国家的文臣和武将。因此,苏东坡杂棘刺于兰草之中,当作“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之解。苏东坡将兰花和棘刺杂处,提出“君子能容小人”的命题,这已经是对传统美学观念的一次突破,而郑板桥提出“兰棘相依而存”的思想,则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历史眼光和家国情怀。这无疑使得后人在创作兰画、欣赏兰画时更具辩证的眼光,同时也赋予了艺术欣赏文史的遐思。

(《光明日报》2020年06月14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艺术语境中,兰花具有高洁坚贞、清雅淡泊的文化内涵,但又有不同于“岁寒三友”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