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

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焉尔。

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乎杨、墨,己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乎释、老,己不然者,韩愈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素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坐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于众人乎?

(节选自王安石《送孙正之序》)

[注]①一失:一次过失。②诎:通“屈”。③襜如:整齐的样子。襜,chān,系在衣前的围裙。

1. 下列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

B. 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

C. 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

D. 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 筑屋定居

B. 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错误

D. 不以时胜道也    胜:克制、遏制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 阳,与阴相对,本义为山南水北朝向日光的地方,文中“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

C. 至和是宋仁宗的一个年号。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王公年次纪年等。

D. 先秦时期,姓氏是分离的,称姓区分贵贱,称氏区别婚姻。秦汉以后,姓氏逐渐合而为一。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

下载Word版试题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C    3. D   

4. (1)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2)可惜不被君主信任,使得真正的儒家学说的效用不能在当世显著,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已经很杰出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夫君子有穷苦颠跌”,是说“君子有穷苦困窘的时候”,是后面句子“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的状语,可以排除B和C项;

“若反手然”是说“是轻而易举的”,“然”,用在形容词之后,作词尾,“……的”,中间不能断开。“彼其术素修”是说“他们的学术修养向来很深”。可以排除D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君子有穷苦困窘的时候,不愿意因为一次过失而屈服自己趋附时尚潮流,不因为时尚潮流而克制道。所以他们得到君主的信任,改变世俗而让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是轻而易举的,他们的学术修养向来很深,他们的志向向来很坚定”。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C项,“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是说“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谬:弄错。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称姓区分贵贱,称氏区别婚姻”错误,这里应该是“氏是用于区分家族贵贱,姓是用于区别婚姻的”。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瑰怪”应理解为“珍异奇特”;“非常”应理解为“非同寻常”;“险远”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应理解为“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罕”应理解为“少”。

第二句中,“不得志于君”是被动句,“于”是表示被动的介词,“被”;“真儒之效”应理解为“真正的儒家学说的效用”;“不白于当世”是状语后置句,应理解为“不能在当世显著”;“白”,应理解为“显著”;“卓”应理解为“卓越、杰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一)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也就更加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怎么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二)参考译文

当下流行什么就认为什么是对的,这种人是普通人;自己认为对的就坚持己见,这种人是君子。坚持自己的见解,并不是自私自负的表现,是因为圣人之道在里面。

君子有穷苦困窘的时候,不愿意因为一次过失而屈服自己趋附时尚潮流,不因为时尚潮流而克制道。所以他们得到君主的信任,改变世俗而让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是轻而易举的,他们的学术修养向来很深,他们的志向向来很坚定。时代流行杨朱、墨子的学说,认为这些学说不对的,只有信奉孟子学说的人;时代流行佛家及老庄学说,认为这些学说不对的,只有信奉韩愈学说的人。像信奉孟、韩学说的人,可以算得上学术修养向来深厚而且志向向来坚定了,不因为时尚潮流而克制道。可惜不被君主信任,使得真正的儒家学说的效用不能在当世显著,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已经很杰出了。唉!我看现在的世道,带着高高的儒家帽子,穿着宽大的学者服装,坐下来就谈论尧的语录,站起来就模仿舜的动作,却不以孟、韩学说为本,果真和普通人不同吗?

录入时间:2021-03-18 09: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