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师说·韩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共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感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C.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D. 小学而大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青,取之于蓝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3.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A.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B.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 天下云集响应

4. 下列对于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生李蟠喜欢古文,且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部学习了,为此韩愈特意写作本文以表彰其勤奋好学的精神。

B. 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只是领悟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罢了。

C.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识”,文章第二段引用士大夫的话,写出了其荒谬,带有讽刺意味。

D. 本文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及择师的原则。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载Word版试题
《师说·韩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A    3. B    4. A   

5. (1)因此,不论地位高低,不论年龄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2)巫医、乐师、各种工匠,士大夫们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那些人,真是奇怪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名词,疑难问题;形容词,糊涂;

B项,副词,本来;形容词做名词,险固的地势;

C项,动词,疼爱;动词,吝惜;

D项,动词,丢失。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A项,都是助词,的;

B项,动词,成为;介词,被;

C项,介词,向;介词,比;

D项,表凭借,用来……的;表原因,……的原因。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看词语是否活用,首先看它本身的词性;然后看这个词语在句子中做什么句子成分,应当是什么词性,从而判断是否活用,以及是什么类型的活用。

例句中,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A项,生、死,动词做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B项,形容词做名词,善行;

C项,小弱,形容词做动词,变小、变弱;

D项,云、响,名词做状语,像云朵一样、像回声一样。

B项与例句相同。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为此韩愈特意写作本文以表彰其勤奋好学的精神”中“为此”错误。韩愈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不是因为“喜欢古文,且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部学习了”。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是故,因此;无,无论;贵贱,地位高低;道,道理;也,表判断。(2)之,代词,这些;不齿,看不起;乃 ,竟然;及,比得上。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录入时间:2021-03-22 09: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