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人物、人际与人机关系——从伦理角度看人工智能·何怀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伦理学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现代伦理学则开始比较系统地反省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的伦理学应该还需要将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纳入考虑范围。

工业文明早期,机器还是人类制造并完全可控的产品,并不存在伦理问题,直到出现智能机器人,它们开始拥有了人的一部分理性,而未来它们还可能发展到拥有自我意识。因此,我们应该考虑与它们的伦理关系。对这种伦理关系,人们最关心的可能还是它们会不会在智能方面超越人乃至替代人。为此,目前对人机关系的伦理调节大概有三个方向:一是规则设定;二是价值引导;三是能力限制。

规则设定是指规范、限制机器人的行为和手段。在这方面,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最早提出给机器人设定三个伦理规则:(一)不得伤害人和见人受到伤害不作为;(二)服从人的指令;(三)自我保存。不过,实行这些规则会加重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这“人”是指发明制造它的人还是使用它的人,是指人类个体还是整体,还有判断哪些情况会伤害人,以及在无法避免伤害人的情况下选择伤害哪个或哪些人,等等。后来人们对这三条规则有不少补充,但这将继续加重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还可能因此打开误判或假托“人类利益”的缺口。电影《我,机器人》中,新版机器人就觉得自己能够比人类自身更好地判断人类的利益,于是杀死旧版机器人,并将人类禁锢起来。

价值引导是指设置机器人的动机和价值观。一些学者认为可以给机器人预先设置“对人类友好”的价值观,但这样做就必须让它们获得一种自我意识,否则它们还是会存在判断的重负。比如怎样才是对人类友好,什么是人类的最大利益或整体利益……这些判断不仅要考虑人的物质利益,也要考虑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但它们既没有生物的肉体感受性,也没有领悟精神文化的能力——仅靠输入和记住人类的全部文献是不够的,那还需要历史的、无数活生生的富有情感和灵感的个人体验的积淀。而且,如果它们真的发展起一种自我意识,那也一定不是建立在肉体感受性基础上的人的自我意识,我们与它们无法像人与人之间那样建立“感同身受”的关系。

因此,人所能做的甚至只能做的可能就是限制它们的能力,从而保持人类对机器人的独立性乃至支配性。我们不能什么都依赖智能机器,我们最好让它们始终保持“物”的基本属性,而不是给它们建立一套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它们如果真的掌握了价值判断和建构的能力,恐怕很快就要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那是人类不易知晓其内容的“价值体系”——就像现在,对战胜棋类大师的机器人的具体计算过程,即使是专家们也不太知晓,其间还是有不少“黑箱操作”。而如果机器人有了“心灵”,那将是整体的“黑箱”。

总而言之,规则设定虽不可少,但必须简单明确,以减少甚至免除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这也是限制它们的能力。而价值引导则不必要,也不太可能,甚至后面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在能够给智能机器建立一套安全可靠的价值体系之前,我们还是要将智能机器的能力限制在单纯的算法和工具的领域。

(摘编自何怀宏《人物、人际与人机关系——从伦理角度看人工智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机器人的出现给伦理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人机关系开始被纳入伦理关系的范围。

B. 智能机器人在根据预设规则做岀判断上有困难,规则越多它们判断时负担越重。

C. 为智能机器人设置价值观,就是要让它们获得一种自我意识,减轻判断的重负。

D. 对于智能机器人,我们只需限制它们的能力,而不必去为其设定规则和价值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指岀有必要从伦理角度审视人机关系,接着阐述了伦理调节的三个方向。

B. 文章例举《我,机器人》中的相关情节,以论证人类可能被机器人奴役的观点。

C. 文章站在以人为中心的立场,比较分析了人机关系伦理调节具体措施的可行性。

D. 文章反对机器人价值引导,其担忧是机器人一旦形成自我意识或许就不可控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伦理角度看待人工智能,有助于应对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将推动伦理学发展。

B. 对机器人的规则设定最早由科幻作家提岀,表明科学幻想对社会发展有前瞻性。

C. 若要使智能机器的价值体系安全可靠,便应确保此体系与人类价值体系相接近。

D. 即使人工智能能考虑人的精神需求,人对能否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仍缺乏信心。

下载Word版试题
《人物、人际与人机关系——从伦理角度看人工智能·何怀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人机关系开始被纳入伦理关系的范围”错误,原文“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的伦理学应该还需要将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纳入考虑范围”,可知应该是智能机器人的出现给伦理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人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很可能将会被纳入伦理学考虑范围。

C项,“为智能机器人设置价值观,就是要让它们获得一种自我意识”错误,原文“一些学者认为可以给机器人预先设置‘对人类友好’的价值观,但这样做就必须让它们获得一种自我意识,否则它们还是会存在判断的重负”,可知让机器人获得自我意识是为它们设置价值观的前提条件,二者不能等同。

D项,“我们只需限制它们的能力,而不必去为其设定规则和价值观”错误,原文“总而言之,规则设定虽不可少,但必须简单明确,以减少甚至免除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这也是限制它们的能力”,可知文章认为规则设定是有必要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以论证人类可能被机器人奴役的观点”错误,原文“后来人们对这三条规则有不少补充,但这将继续加重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还可能因此打开误判或假托‘人类利益’的缺口。电影《我,机器人》中,新版机器人就觉得自己能够比人类自身更好地判断人类的利益,于是杀死旧版机器人,并将人类禁锢起来”,可知《我,机器人》中相关情节是为了论证规则设定有局限性和危险性。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若要使智能机器的价值体系安全可靠,便应确保此体系与人类价值体系相接近”错误,原文“它们如果真的掌握了价值判断和建构的能力,恐怕很快就要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那是人类不易知晓其内容的‘价值体系’”,我们需要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机器人,而于人类价值体系越接近的机器人反而是越危险的机器人,因为它们会以它们自身的利益为中心。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录入时间:2021-02-03 11: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