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及长,辩瞻,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而甚喜。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尝在载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扁,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便有终焉之志     终:终老

B. 信可乐也         信:实在

C. 况修短随化       化:变化

D. 姥初有愠色       愠:恼怒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遂以女妻之            而乃以手共搏之

B.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因击沛公于坐

C. 亦犹今之视昔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 羲之笑而不答          今行而无信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 或取诸怀抱

C. 亦将有感于斯文

D. 赠金紫光禄大夫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幼年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长大后文章、书法极佳,为人耿直、率性,深为当时人们敬重。

B. 王羲之是虽出身高门,却淡薄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曾作兰亭集序》一文。

C. 《兰亭集序》前半部分记叙盛会概况,写山川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半部分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D. 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即享大名,尤其楷书影响很大,曾为一老妇题扇,人人都抢着买。对其书法推崇备至。

5. 请把下列课文中划线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秦之武退秦师》)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下载Word版试题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B    4. D   

5. (1)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2)现在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亲近秦王。

【解析】

【1题详解】

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便有终焉之志”翻译为: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终”解释为终老。

B项,“信可乐也”翻译为实在很快乐,“信”解释为实在。

C项,“况修短随化”翻译为:况且生命的长短听凭自然的造化,“化”指大自然。

D项,“姥初有愠色”翻译为:老妇起初脸上露出恼怒的神色,“愠”解释为恼怒。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遂以女妻之”翻译为:于是把女儿嫁给他,“以”为介词,把;“而乃以手共搏之”翻译为:只能用手来与荆轲博斗,“以”为介词,用。           

B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翻译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于”为介词,在;“因击沛公于坐”翻译为:趁机在作为上击杀沛公,“于”为介词,在。 

C项,“亦犹今之视昔”翻译为:就如同现在的人看待前人一样,“之”为助词,取独;“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翻译为:崛起所佩戴的玉玦多次暗示项王,“之”为代词,代项王。        

D项,“羲之笑而不答”翻译为:王羲之笑笑没有回答,“而”为连词,表修饰;“今行而无信”翻译为现在去秦国却没有信物,“而”为连词,表转折。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A项,“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翻译为:曾经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同志”古意指“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指“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

B,“或取诸怀抱”翻译为:有的人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怀抱”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都是指“胸怀抱负”。

C项,“亦将有感于斯文”翻译为: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触,“斯文”古义指“这篇文章”,今义指“文雅”。

D项,“赠金紫光禄大夫”翻译为:赠予他金紫光禄大夫的称号,“大夫”古义是“古代官名",今义是指“医生”。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其楷书影响很大”是错误的,于文无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敝”,损害;“仁”,仁道。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信”,凭信之物;亲”,亲近。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十三岁时,曾经拜访周顗,周顗看到王羲之并认为他不同于常人。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经宣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为古今之冠。当时太尉都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观察所有的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都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使者到,都显得拘递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都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王羲之曾和爱好一样的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以申明自己的心志,说: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有人将潘岳的《金谷诗序》与这篇序相比,将王羲之与石崇相比,王羲之听说后十分高兴。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郡有一个独身老妇养了一只鹅,很会鸣叫,王羲之向她求购没有成功,于是他带着亲友乘车前去观赏。老妇听说他要来,便将鹅杀了烹煮款待他们,使得王羲之叹惜了一整天。又有一次王羲之曾在在载山碰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形竹扇在叫卖。他在竹扇上书写,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起初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王羲之就对她说:“你只要说字是王右军写的,就能卖一百铜钱啊。”老妇按照他的话去做,人们竞相购买。后来,老妇又拿了一些竹扇来,王羲之只是微笑而不肯再书写了。王羲之的书法受到世人的看重,就像以上的例子。王羲之弃官之后,与居住在京城建康东面各郡的人士尽情游赏山水,以射鸟钓鱼为乐。五十九虽去世,朝廷赠予他金紫光禄大夫的称号,她的儿子们总从父亲的遗愿,坚决推辞不接受。

录入时间:2021-03-31 09: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