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菱溪石记·(北宋)欧阳修》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菱溪石记

(北宋)欧阳修

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②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濆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③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④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丰乐)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⑤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释】①杨行密:唐昭宗时淮南节度史,后称帝自号为吴,据有淮南一带地盘。②秩欲:深失之欲。③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

1. 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

A. 矣                  B. 邪                  C. 焉                  D. 夫

2. 对第①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交代了菱溪之石的数量与各自的命运。

B. 溪旁人把最大的石头当作神祭祀因其姿态非凡。

C. 菱溪之名原无记载,只有通过考察与询问了解。

D. 菱溪得名的真实原因是避杨行密的名讳而改名。

3. 下列表现手法中,本文未运用的一种是(      )

A. 叙议结合            B. 对比反衬            C. 欲扬先抑            D. 借题发挥

4. 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5. 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下载Word版试题
《菱溪石记·(北宋)欧阳修》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C   

4. 内容上:介绍了刘金在世时的盛极一时;结构上:引出下文,与后文叙述刘氏后代泯然无闻之状形成对比;主旨上:突出了作者的兴废之感。   

5. 借菱溪石的或被取或被弃的命运,慨叹人事兴衰无常,表达与民同乐的思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文言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单用,但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一般认为,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感叹词六种。本题主要考查句末语气词。

本题:

A项,“矣”为中国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B项,“邪” 古同“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C项,“焉”语气词,用于句尾,补足某种语气;   

D项,“夫”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疑问和反诘的语气;

此处结合语境“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译为:刘金本来是一个剽悍武夫,却也知道喜欢、欣赏奇异的事物,有了像小孩子一样的爱好,难道不是因为在乱世之中功成志得,满足于富贵的安乐与嗜欲无节而使他这样吗?分析此句语气是一种“疑问”,与前文“岂非”相搭配表疑问语气,应该是“邪”比较恰当;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D项,“菱溪得名的真实原因是避杨行密的名讳而改名。”理解错误,依据原文“以荇为菱,理或然也”意思是:把“荇”改为“菱”,从道理上说也许就是这样。注意关键词“或”,理解为“也许”,这是一种推测,所以说“真实原因”是不恰当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最常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掌握表现手法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来进行判断。

本题:

A项,“叙议结合”即把叙事与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前三段是叙述,交代菱溪石的处所、环境和名字的来源等,后两段属议论,叙述为后面议论作伏笔,说理紧联前面叙述,最后一段议论卒章显志,前后呼应,环环相生使得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

B项,“对比反衬”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本文昔日刘宅“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而今时过境迁,“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灭而无闻”。作者于今与昔的鲜明对比中,发出富有警策性的告诫:“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乎生志意, 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

C项,“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此文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对人物进行描写;

D项,“借题发挥”借着某件事情为题目来做文章,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见或主张,或发表与之无关的议论。也指假借某事为由,做其它的事。本文作者以石为题,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对比,于平凡小事中,挖掘出治国为政以民为本的深刻道理,可谓于微见著,平中见奇。即运用了“借题发挥”的手法;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中间段落一般涉及在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1)(总括)过渡,承上启下。(2)(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一般思路如下:①    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②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③文章由……转为……(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由历史转为现实;由感性转为理性等)。

本题:

第③段从内容上详细介绍了刘金是一个勇猛之人,身处乱世,志向远大,事业有成,他收藏菱溪奇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而在欧阳修手中供百姓观赏,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说明二人境界悬殊。从结构上看,此段讲刘金在世时的盛极一时,下文又叙述了刘氏后代泯然无闻之状,因此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目的就是引出作者的兴废之感。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其实是一个“主旨题”。 解答此类题目,概括作品主旨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根据文章的写作脉络和材料,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题:

文章首先开篇点题,交代菱溪石的处所、环境, 以“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来突出石之“奇”。然后追溯其源,石的处所原为五代时权贵刘金的园囿。刘金为吴国杨行密的部将,以骁勇知名。其视菱溪石为奇物,据为已有。岁久废圮,石亦湮没。作者借助那些奇异的事物,被弃置在偏僻悠远的地方就很可惜,被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则喜欢它的人免不了会把它拿走的命运,慨叹“人物之废兴”;最后一段议论卒章显志,表明了写记的目的,是希望“富贵者”不要因好奇而将石据为已有,其一是富贵如浮云,奇物难以永远占有;其二是告诫世人不要玩物丧志。对于这样的“奇物”应该供百姓观赏,从而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点睛】参考译文:

菱溪的奇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被人取走了,一块稍微小一点但形状特别奇异,也藏在老百姓家里;最大的一块仰面躺在溪边,因为它难以移动,所以能够独自存留下来。每年天寒霜降,江水干涸而露出了石头,溪旁住的人见它形状怪异,常常把它作为神灵祭祀。

菱溪在各类图册经籍中都没有记载。唐代会昌年间,刺史李濆写了一篇《荇溪记》,说:“荇溪水出永阳岭,向西从皇道山下经过。”从地理上寻找,现在没有称为“荇溪”的河流。问滁州人荇溪在什么地方,他们回答说就是菱溪这条河。杨行密占据淮南的时候,淮南人为了避讳他的名字,把“荇”改为“菱”,从道理上说也许就是这样。

溪旁有一处遗址,听说是以前将军刘金的住宅,奇石就是刘金的。刘金,伪吴的时候的贵将,和杨行密同时在合淝举事,号称“三十六英雄”,刘金就是其中之一。刘金本来是一个剽悍武夫,却也知道喜欢、欣赏奇异的事物,有了像小孩子一样的爱好,难道不是因为在乱世之中功成志得,满足于富贵的安乐与嗜欲无节而使他这样吗?遥想这宅院当年的水池台榭、奇木异草,和这些石很相称,也是一时的盛事!现在刘金的后人,散居为平民,还有住在溪两岸的。

我感叹于那些人与物的兴盛与衰废,尤其可惜这块大石让人喜爱却反而遭到遗弃,就用三头牛拖出来,放置于幽谷之中,又寻找那块稍微小一点的,在白塔的老百姓朱某家得到了它,就将它们立在丰乐亭的南北。丰乐亭靠城路近,可以作为滁州人每年游玩的好去处。

那些奇异的事物,让它们弃置在僻远的地方则可惜,把它们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则喜欢它的人免不了会将它取了去。唉!刘金虽然不值一提,但也可以说是一个勇猛的人,他平生的理想志向,难道不大吗?可是到了他的后辈,衰败零落,以至于子孙没落而不知是谁,何况是要想长久地占有这块石头呢?通过它可以作为那些富贵者的警戒。而那些喜欢奇异事物的人听到了这块石头的故事以后,也就可以欣赏就行了,何必取走占为己有呢!

录入时间:2021-04-05 09: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