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南齐书・刘善明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善明,平原人,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線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刻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诵善明日:“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春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事内,不能自援。伯父弥之起义背文秀。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新关奔北海。文秀既降,除吾明为电骑校,出为海陵大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損杂果,遂其利。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食,哀成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期将军、巴西梓渡二那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溢阳请,见许。朝廷多善明心事。元初,遺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患绍使虏,赎得母还。沈做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做之暗千兵,人烹。之太.灭,越叶岂久?”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之,虽复张良、陈平,适知此耳。”仍迁散常待,顿后军将军、太时右司马。齐台建,为右卫将军,痍不拜。司空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持,距得使学松、乔邪?”善明日:“我本无宦情既走知己所以力驱驰愿在中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鄱怀既中不敕昧子富责矣。”太祖践作,以善明勋诚,封新洤伯,邑五百户。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划削。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溥殡。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謚烈伯。

(选自《南齐书・刘善明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B. 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C. 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D. 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昧于富贵矣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原为中央对地方行使监督和控制的监察官员,后演变为地方军事和行政长官。

B. 郭,本义是指在城市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郭,外城称为城。

C. 持丧,护丧;服丧。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是严格按照亲硫远近来制定的。

D. 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后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即位、登基。亦作“践胙”“践祚”。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善明少有オ气,淡薄功名。刘善明年少时就有名气,但拒绝刺史见面的要求;后来又以生病为借口推辞右卫将军的职务。

B. 刘善明熟请敌情・分析准确。刘静明对沈收之叛乱一事分析透彻,判断准确。在乱事平定后,太祖认为张良、陈平再世,也不过如此。

C. 刘明事母至孝,深得同情。刘善明因为母亲被北虏迁到桑乾很是悲衰,获得同僚理解,后来他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赎回母亲。

D. 刘明决策果断,生活简单。青州沈文秀叛乱时刘善明果断带领门宗三千人连夜出关;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住的舍很简陋。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普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2)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

下载Word版试题
《南齐书・刘善明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B    3. C   

4. (1)善明同意应召。又被举荐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与众不同。

(2)郡边界靠海,没有树木,善明督促百姓种上榆树、槚树和一些杂果树,于是(百姓)得到收益。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我原本就没有做官的意思,只是碰上了志同道合的人,所以才尽心尽力地效命于朝廷,只希望舒展抱负。如今天地宽广,朝廷内才子众多,我的志向已经得以伸展,不敢沉溺于富贵。句中,“所以戳力驱驰”意思是“所以才尽心尽力地效命于朝廷”,“勠力”指,尽心尽力。“驱驰”这里指效命(朝廷)。二者组合,语意完整,不可分开。据此分析可排除BC两项。“今天地廓清”意思是“如今天地宽广”,这句语意完整独立,不可分开。据此分析可排除D项。A项断句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解说错误,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城,外城称为郭。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举州乡北平田患绍使虏,赎得母还。”并未有“流泪”。故选C。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应辟,同意应召;秀才,优秀人才;异,认为……与众不同。(2)边海,边界靠海;课民,督促百姓;遂,于是;利,收益。

【点睛】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刘善明是平原人。年轻的时候在僻静的地方读书,刺史杜骥听说了他的名声后等候见他,但刘善明推辞不见。四十岁时,刺史刘道隆征召他为治中从事。父亲刘怀民对善明说:“我已知道你能立足于世了,还想看着你能立足官场。”善明同意应召。又被推举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与众不同。泰始初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叛,青州刺史沈文秀响应。当时州衙在东阳城,善明的家在城内,不能自救。他的伯父弥之起义背叛了文秀。善明密约聚集了宗族门人部下,有三千人,夜里杀出关投奔北海。文秀投降以后,(皇上)授予善明屯骑校尉的官职,出任海陵太守。郡边界靠海,没有树木,善明督促百姓种上榆树、槚树和一些杂果树,于是(百姓)得到收益。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迁到了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斋,悲伤得如同守丧。明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为他叹息,当时人都称颂他。转任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朝臣大多同情善明的心情。元徽初年,派遣去北方的使者,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推举同乡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沈攸之谋反,太祖很是担忧。刘善明献策说:“沈攸之不懂军事,人心离散有怨气。叛贼的根本力量已经被消灭,枝叶的力量不会长久。”平定沈攸之后,太祖把刘善明召回都城,对他说:“你论说沈攸之的事,即使是张良、陈平再世,亦不过如此而已。”于是提拔他为散骑常侍,并任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齐王朝建立之后,封他为右卫将军,刘善明却以生病为由推辞不接受。司空褚渊对刘善明说:“做高尚的事情,是你一直的意向。现在朝廷才刚刚重用你,怎能就学松、乔二人呢?”刘善明说:“我原本就没有做官的意思,只是碰上了志同道合的人,所以才尽心尽力地效命于朝廷,只希望舒展抱负。如今天地宽广,朝廷内才子众多,我的志向已经得以伸展,不敢沉溺于富贵。”太祖即位,因善明功高忠诚,封他为新淦伯。食邑五百户。善明身高七尺九寸,一向不爱歌舞美色,住的只是茅屋和用斧砍的木料建构,床榻桌子等,也不削刨打光。建元二年去世,时年四十九岁。遗言要薄葬。皇上追赠他为左将军、豫州刺史,并赐谥号烈伯。

录入时间:2021-04-11 09: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