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旧唐书•高适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簺①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②监军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搢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节选自《旧唐书•高适传》)

注:①蒲簺[pú sài]:亦作“蒲塞”。蒲,樗蒲。樗蒲和簺是古代的二种博戏。亦泛指博戏;赌博。②中人:指宦官。③戢[jí]:收敛、约束。

1.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A. 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      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B. 六王毕,四海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具以表闻

D. 历职郎署                朝歌夜弦

2. 选出下列各句中各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

A.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齐楚之精英

B. 适拂袖而去                然政宽简

C.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 形影相吊                  可怜焦土

3.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B.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C.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D.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度使,官名,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B. 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长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

C. 高适担任谏议大夫时,率性敢言,那些权贵近臣都很看不起他。再加上他经常夸夸其谈讨论国事,言论超过自己的能力,所以那些官员们更看不起他。

D. 高适生于多难的时代,一生以建功立业作为理想追求。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君子们认为他合乎道义,了解时局。

5. 请将文中划线句子和《陈情表》中的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下载Word版试题
《旧唐书•高适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A    4. C   

5. (1)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拼死作战,失败本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

(2)只是因为祖母刘氏犹如太阳接近西山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弄清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选项A,奇:意动用法,以……为奇;义:名词活用作动词,合乎道义。选项B,一 :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哀:为动用法,为……哀。选项C,外:名词作状语,在外面;闻:使动用法,使……闻。选项D,职,名词活用作动词,任职;弦:名词活用作动词,弹琴奏乐。故答案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言文古今异义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弄清楚古今异义差别,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选项A,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精英:古义:金玉珠宝;今义:精华,也指出类拔萃的人;选项B,两句加点词古今义都一致。拂袖而去: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宽简:宽容简明;选项C,不行:古义:不能行走;今义:表否定。成立:古义:成人自立,指成年;今义:①开始存在、站得住脚,②组织、机构已经形成;选项D,吊:古义:慰问;今义:悬挂;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同情。故答案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这句话的含义是: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根据对文句的理解,“为杨国忠”作“言”的状语,中间不停顿,排除CD;“有今日行”为完整动宾结构,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中间不停顿,排除B。故答案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及考向的特点,认真的比对文意与选项的差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C,“高适担任谏议大夫时,率性敢言,那些权贵近臣都很看不起他”中“看不起他”说法有误,文中的“侧目”是害怕的意思。故答案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解答此类试题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饭:吃,名作动;厌、满足,饱;而:连词;责:要求;固,本来、当然。(2)以:因为;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朝不虑夕: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或者朝不保夕。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他年轻时候潦倒失意,不置办家产。后来客居在梁州、宋州一带。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是个奇才,推举他参加有道科考试,他考中了。调任封丘尉,他不满意,便离开了。后客居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上表举荐他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讨伐叛贼,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募勇士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皇帝未加考虑。(安禄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难,高适从小路追赶,在河池追上他,于是进言:“哥舒翰平素忠义,因为生病使他不能明断,才导致失败。督率军队的各位将领不关心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娱乐,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拚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另外,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军南阳,而一两个太监在监督军队时又大权独揽,这样怎能取胜?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

高适不久迁任侍御史,后来又提拔为谏议大夫,他率性敢言,权贵近臣都害怕他。玄宗打算用诸位王子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反对。不久永王叛乱,肃宗早就听说高适有才能,于是召见他一起商议大事,高适就断言永王将要失败,不值得忧虑。肃宗觉得他是一个奇才,任命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命令他和江东的韦陟、淮西的来瑱率领军队在安陆会师。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

梓屯守将段子璋反叛,高适跟随崔光远去征讨并斩杀了段子璋。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大肆抢掠百姓,皇帝非常生气,把崔光远撤了,用高适取代他做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夺取了陇右,高适率兵到南鄙,想牵制吐蕃的兵力,(但最后)没有立功,还把松州、维州和云山城丢掉了。皇帝召他回来,让他做了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他为渤海县侯。高适在永泰元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崇尚气节道义,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王霸大业。他生逢乱世,一生以建功立业作为理想追求,但实际能力不足以实现理想,因此,不被官员们所推重。但是他为政宽容简明,每到一地任职,大家都觉得很方便。他五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他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作品传播开来。他写信给贺兰进明,建议急速援久梁州、宋州,以亲近各军;写信给许叔冀,告知要消除对他人的怨恨,共同援救梁州、宋州;渡淮河前,他在给各将校的公文中,告诉他们同永王断绝关系,以表明自己清白无辜。当时上层社会都认为他是合乎道义并且是了解时局变化的。

录入时间:2021-04-18 09: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