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渝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乎而去取之/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B.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C.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D.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移守”中的“移”在文中是调任的意思,是中国古代官职变更的一种方式。

B. “狱讼”在文中分指牢狱和诉讼,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官员也审理辖区案件。

C. “城郭”在文中泛指城,分而言之,“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D. “子由”是苏轼弟弟苏辙的表字,古人的字和名之间一般 存在意义上的关系。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凡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只要有超然物外的思想意识,就可以随遇而安。

B. 作者到胶西一年之后,身体更加丰腴而白发逐渐变黑,这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

C. 作者登台远望,遥想一系列古人的丰功伟绩,感慨唏噓,可见建功立业之理想尚在。

D. 作者能够“游于物之外也”,其弟又以“超然”命名此台,适见兄弟二人志意相迎。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扶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知胜负之所在。

(2)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下载Word版试题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B   

4. (1)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

(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人之所欲无穷”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是并列结构,中间要断开,排除BD;“可乐者常少”和“可悲者常多”也是并列分句,中间要断开,排除A。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狱讼”在文中分指牢狱和诉讼”表述有误,狱讼指讼事,讼案。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身体更加丰腴而白发逐渐变黑,这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曲解文意,结合原文是筑了超然台,可以“游于物之外也”,这是他最大的快乐。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临”动词,面对;“眩乱”动词,眼花缭乱;“反复”副词,反复不定。(2)中的“因”介词,凭借;“新”使动用法,使它新;“相与”副词,一起;“肆”动词,任意而行。

【点睛】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录入时间:2021-04-23 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