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大师陈寅恪·国学》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师陈寅恪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他13岁游学欧美和日本,先卒业于哈佛大学,又研习于柏林大学及巴黎大学等。“求学时应该在乎知识而不该在乎文凭。”陈寅恪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東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他根据自己想学的课程,知道哪所学校可以学习,便前往学习钻研,学成后又到另一所学校,留学16年,竟然未取张文凭,也无学位,但学间之深,一时无人可及。

1925年,清华创办国学研究院,为专研高深学术之机关,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通才硕学”及各种学校的国学教师,对导师要求非常高。粱启超向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格为国学导蛳,曹问:“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有点生气:“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家家数百字有价值。”陈遂被破格录用,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学贯中西,治学之广非常惊人,在宗教、史学、人类学、校勘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以对中国中古史的研究闻名世界。他的课不单是学生来听,清华的许多教投都来听,他的好友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和朱自清等也都来听,因此他被称为“教授的教投”。他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毎个同学研读。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他至死都坚持用文言写作,但又关注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他认为中国学术要坚持民族传统,要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陈寅恪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如此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呢?从他早年的留学笔记中可窺见一斑。他的学生季羡林先生在整理他留学德国期间的学习笔记时,发现他的笔记竞有64本之多。这还不是全部,许多笔记包括文稿都在“文革”中因抄家而遗失了。这些笔记内容之复杂,难以形容,可分为二十一类,其中仅文字就涉及藏文、蒙文、突厥文回鸽文、吐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梵文、印地文、希伯来文等。

陈寅恪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被他拒绝。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陈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发起向蒋介石就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未春日感赋以示讽刺。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决定增设两个历史研究所派人南下广州,邀请陈寅恪出任第二历史研究所(中古史研究所)所长。当时早已失明的陈寅恪亲自口授了一封复信,其中说:“我认为研究学术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统三年时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陈寅恪一生历经优患,遭遇世变、家变和个人病变。他先是眼盲,晚年叉膑足,在“文革”中备受摧残打击。但即使这样,他晩年还完成了共90多万字的《柳妒是别传》和《论再生錄》。在没有资料又不能涉猎其他领域的研究时,一个失明老人仅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写出这样的长篇巨制,真是让人惊叹。他用口述方式撰写《论再生缘》,对明末清初杭州女诗入陈端生所著的讲述元成宗时尚书之女孟丽君的悲剧故事进行评点考证;在《柳如是别传》中,陈寅恪为一个被士大夫所轻蔑、倚门卖笑的奇女子柳如是立传,赞美她在明末清初家国更迭时比五尺男儿更重家国大义的精神。书稿完成于1964年,当时陈寅恪己74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地流泪。

毫无疑问,陈寅恪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令人高山仰止,不胜敬慕!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

(选自《国学》,有刪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介绍陈寅恪被称为“教授的教授”以及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的教学方式,表现了传主陈寅恪学贯中西、追求独立自由等特点

B. 本文在叙述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为国学导师一事时,直接引用了梁、曹的对话,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传记的感染力,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陈寅恪学问的高深。

C. 本文通过典型材料刻画传主形象,如选取陈寅格恪晚年写作《柳如是别传这一材料既表现了他对柳如是的崇敬和褒扬,又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D. 本文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寅恪因为不在意那些所谓学历,只是以一种传统文人游学的方式留洋就学,所以虽留学16年,却未取一张文凭,从而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

B. 陈寅恪国学功底深厚,对中国中古史的研究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恪守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C. 陈寅恪在王国维纪念碑铭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既是对王国维进行褒奖赞颂,更是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座右铭。

D. 陈寅恪先生一生经历多次暦难,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些磨难而放弃自己的学术研究,他的作品及人品都值得我们敬仰。

3. 陈寅恪被傅斯年誉为“三百年オ出一个的大师”,请结合文本说说大师陈寅恪在哪些方面值得当代知识分子学习。

下载Word版试题
《大师陈寅恪·国学》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A   

3. ①他在学术上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他游学各国,留学16年,学贯中西,治学广博;在留学期间,写下了数量巨大,内容庞杂的读书笔记;晚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共90多万字的《柳如是别传》和《论再生缘》。②他在学术和人格上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追求值得学习。他留学不为获得文凭,而为求得真知;拒绝出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不愿学术研究受到政治的影响。③他对民族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坚守值得学习。他至死都坚持用文言写作,关注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④他的爱国情怀值得学习。他拒绝到被日军占领的上海授课,作诗讽刺某些“御用文人”发起的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活动。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本文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没有运用心理描写手法。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所以虽留学16年,却未取一张文凭,从而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错误。结合“他根据自己想学的课程,知道哪所学校可以学习,便前往学习钻研,学成后又到另一所学校,留学16年,竟然未取张文凭,也无学位,但学间之深,一时无人可及”分析,“虽留学16年,却未取一张文凭”与“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之间没有因果联系。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他13岁游学欧美和日本,先卒业于哈佛大学,又研习于柏林大学及巴黎大学等”“他根据自己想学的课程,知道哪所学校可以学习,便前往学习钻研,学成后又到另一所学校”“发现他的笔记竞有64本之多。这还不是全部……满文、梵文、印地文、希伯来文等”“但即使这样,他晩年还完成了共90多万字的《柳妒是别传》和《论再生錄》。在没有资料又不能涉猎其他颌域的研究时,一个失明老人仅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写出这样的长篇巨制,真是让人惊叹”等分析,他在学术上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结合“中国科学院决定增设两个历史研究所派人南下广州,邀请陈寅恪出任第二历史研究所(中古史研究所)所长……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求学时应该在乎知识而不该在乎文凭”“留学16年,竟然未取张文凭”等分析,他在学术和人格上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追求值得学习。结合“他晩年还完成了共90多万字的《柳妒是别传》和《论再生錄》。在没有资料又不能涉猎其他颌域的研究时……令人高山仰止,不胜敬慕!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分析,他对民族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坚守值得学习。结合“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劝他参加,他作《未春日感赋以示讽刺”分析,他的爱国情怀值得学习。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录入时间:2021-04-24 09: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