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精准脱贫·中央纪委监察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扶贫工作语录:

①“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2012年河北阜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察)

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③“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干部在宣讲扶贫政策、整合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资金、推动扶贫项目落实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

④“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时效。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困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浸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根上。

(2018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

材料二:

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才是教师对脱贫最大的贡献。

宣传扶贫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宣讲养殖经验,教授家电修理枝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全国各地活跃着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把课堂搬到村头巷尾,把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将科教技能运用到扶贫当中。近年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业,教师承担起教育扶贫的重任,书写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诗篇。

当下,精准脱贫到了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临时间繁、任务重的形势,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却患上“急躁症”,在“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上,出现了“动作变形”甚至跑偏。日前,一位农村老师给媒体写信,反映当地教师扶贫的困惑。信中提到,当地要求老师“利用周末到贫困户家中帮助扫扫地、洗洗衣服等”“即使学校的课不上也要完成任务”……弃课扶贫是否合理,引来关于农村教师该如何扶贫的思考。

古人说,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有的地方因为基层干部人手有限,就找农村教师当“替补”,以行政命令督促他们去完成力有不逮的物质扶贫。让老师离开讲台,包户驻村,把精力放在填写扶贫表格、走访拍照,甚至帮贫国户洗衣扫地、放牛养猪,这是用非所长。错把教育扶贫当做教师扶贫,张冠李戴的效果只会与初衷南辕北辙。

精准脱贫求的是实效,而非轰轰烈烈的声势。强拉教师投入干不了也干不好的领域,看似红红火火,扶贫效果却不佳。这也提醒当地政府,扶贫举措不唯实,就会出现资源错配现象。

(摘编自2018年10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7月1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曝光专区”通报了20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

案例省级纪委监委报送的18起,地州直报的2起;

违纪违法对象:县职能部门、乡镇党员干部7起,村干部13起;

问题类型:腐败问题13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7起;

违纪违法情形:贪污侵占的6起,失职失责、优亲厚友的各4起,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的各2起。

通报还指出,这20起涉案人员多为基层干部,侵害的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乃至“救命钱”,啃噬的是群众获得感。中纪委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竖,既注重自身“更为扎实、更为过硬的工作作风”,也督促把作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重点落到实处,紧盯问题不放,深入基层,直面群众呼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摘编自2018年《中央纪委监察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工作就是要帮助我国低收入群众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B. 阻隔贫困代际传递,抓好教育是根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才是教师对扶贫的最大贡献。

C. 只要各级纪检机关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就能把作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重点落到实处。

D. 精准脱贫要讲究实效,有的地方因为基层人手有限而强拉农村教师当“替身”参与扶贫的行为,就是扶贫工作“举措不唯实”的表现。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近平主席的扶贫语录中不仅指出了脱贫的目标、关键,而且指出了脱贫的对象、问题,还指出了脱贫攻坚的思路。

B. 材料二反映了地方教师参与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出把教育扶贫当成教师扶贫的做法是张冠李戴,结果只会南辕北辙。

C. 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通报的20起扶贫问题典型案例,涉案人员都是基层干部,这也正印证了习主席所说的观点——“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

D. 三则材料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是纲领性指导,材料二侧重教育扶贫的关键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材料三强调扶贫同时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纪律监督。

3. 请结合上述材料有关内容,简要概括我国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能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

下载Word版试题
《精准脱贫·中央纪委监察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C   

3. (1)国家重视,长期坚持。(习近平主席从2012年到2018年对扶贫工作一直重点关注、常抓不懈)(2)精准定位,注重实效。(材料一中习主席提出扶贫根本在教育、扶贫关键在干部;材料二提出教育扶贫要人尽其才)(3)直面问题、监督有力。(材料三纪委监察部门的通报,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C项,强加逻辑,过于绝对,“只要……就……”说法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C项,以偏概全,“都是基层干部”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上述材料有关内容,简要概括我国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能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材料一中分别列举了2012年到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不同会议上有关扶贫工作的讲话,他一直强调对扶贫工作要重点关注,要常抓不懈。这就说明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能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之一:国家重视,长期坚持。材料一中习主席提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材料二,“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才是教师对脱贫最大的贡献。”还提出教育扶贫要人尽其才。这表明脱贫攻坚工作能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之二:精准定位,注重实效。即扶贫根本在教育、扶贫关键在干部。材料三,“7月1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曝光专区”通报了20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中纪委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竖,既注重自身‘更为扎实、更为过硬的工作作风’,也督促把作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重点落到实处,紧盯问题不放,深入基层,直面群众呼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这就是说,纪委监察部门直面问题通报和对脱贫攻坚工作有力监督也是脱贫攻坚工作能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综上,本题从三个方面回答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④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

录入时间:2021-04-27 09: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