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种树·魏金枝》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树

魏金枝

屋前的小天井里,有两块泥地,本来种着好几样花木:三株冬青,一株杜鹃,两丛竹。对这几样点缀品,曾产生过一些兴趣。如在月夜,有些树木的影子,参差地映到房里,而晴和的日子,也有些小鸟,在树上啁啾。尤其大热天,孩子可躲在树下玩,晒不着太阳。久而久之,竟慢慢地产生了厌倦。尤其是我太太,她总说这房子的光线太差,老是绿暗暗的,分不出朝晚,辨不出昏晓,连缝一个纽扣,也得费尽眼劲。

最主要的还是晾晒问题,孩子们是排泄专家,天天总有些尿布衣裤要晾晒,可树木挡住了太阳,挡住了晾竿。一到春天,它们还要尽力将枝ㄚ伸展开来,进而要拱破玻璃,大有闯入居室的样子。再过一时,又是黄梅天,整天下着牛毛雨,孩子们的小便也跟着竞争似的,越密越多,尿布衣服供不应求。唯一的办法,只好在房里搭着竹竿阴晾,便如万国旗般,飘飘荡荡。水滴固然免不了,而尿味着实难闻。至于蚊子,也是从那些树木下孕育出的,追根问底,自然得怨怪那几株花木。

大概也是一个雨天,我像落汤鸡似地逃回了家,换了衣,躺在藤椅上息力。忽然,一滴尿布上的水滴,正巧滴在我的鼻梁上,我只嫌恶地抹去换了座位,第二个水滴,又滴在额上。这把肚里的陈年老火升了上来,我顺手拿了把菜刀,冲出去,对准大一点的冬青,狠命地砍了几刀。刀是钝的,不能猛地砍下去,可树枝上的水滴,淋了我一身。我真恨透了,加足了劲,心想一下子砍光天井里所有的花木。但结果更坏,因为刀卷了口,从树皮上滑了去,有几下,甚至滑到脚边,擦伤了皮肤。太太出来了,看见我那副光火的呆劲,怕我会砍断自己的脚,连忙夺了刀,坚决地说一等天晴,她就借把快刀,将所有树木,砍个精光。

过了黄梅,天晴了,猛烈的太阳,有时也从枝叶间溜进房内,我们的心情,也好似开朗了些所以砍伐的计划,也就没有进行。来了个秋季大霖雨,又潮湿,又闷热,然而室内,又不得不晾满了尿布,水滴也照常滴沥。哪知天遂人愿,一夜大风,竟把那最大的一株冬青连根拔起。旁边的两株冬青,两丛竹,一株杜鹃,大抵淹了水,也都枯萎下去,接着都死了。

当砍到最大的死冬青,我就发觉冬青的枝ㄚ原来还交叉着另一株树木的枝丫,是一株法国梧桐。它,原来被冬青茂密的枝叶遮蔽着,乎无法露出真面目,而现在,它既不受风灾,也不受水灾,才侥幸地生存下来。大概由于一点怜恤吧,我就将这受害者留着,心想,它可以舒畅地生活了。虽然这样,然而它靠着墙,很难自由地伸展它的枝干。它只得像负隅的野兽般,将背脊贴住墙,它的枝叶,则如驼背的老人,向前伛偻,必须吃力地支持自己,才能免于颠扑。

而同时,砍去了树木,自然多了些光明,也有晒晾的地方,然而一少了它们,又觉得太寂寞了,没有鸟声可听,月影可看。大概我们自己也是生物吧,往往多了一个生物,有时觉得多一份麻烦,但一旦少了一个,又会觉得寂寞,真是人类可笑的矛盾。

偶然的一天,我又习惯地窥视天井,看见那方泥地上,笔直地插着两三块劈开的柴片,我断定,是孩子们在天井里玩,把柴片当为旗杆之类插在那里。有一天晚饭的时候,我又探头看天井,忽然看见木片拔去了,换上三根鹅毛,插在原地。

“鹅毛,哪里来的鹅毛?”我终于问了。

“是的,鹅毛,后门对家杀了鹅,她就去要了来。”

“我是问,谁把它插在地上的?”

妻子终于笑了,她指指身旁的孩子。“这呆子,”她说,“她要种出许多鹅毛来。”

“那么,那些柴片,也是你插的?”我问,“长些柴片给妈妈烧饭吧?”

她皱起眉,认真地答道:“不,那是长出树来的。”

“可是你又拔了它!”

“它不长,长了也会给你砍去的。”她抗议着,“现在我种鹅毛了,让它笔直地长上去,长上去,长得天那般高,你就砍不着它了。”

自然,鹅毛不会在泥里生长起来。然而我不想辜负孩子的幻想,植树节的当口,去买几株容易长大的杨柳,种起来。仍使月夜,有点参差的树影可看,有几只小鸟来树上啁啾,孩子们仍能在树下玩,而那躲在墙边的法国梧桐,也可多几个伴。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树”展开,由砍树到种树,又交织着“我”由爱树到厌树,继而恨树,最终回复到爱树,情节浑然一体,且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B. 在砍伐“大有闯入居室”的冬青时,那株以为会强壮起来,没想到依旧是柔弱的梧桐,勾起了“我”的怜悯之心,同情弱者,是“我”想种树的一个感情因素。

C. 没有了树木,也就没有了鸟鸣月影,与开篇庭院的生机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让“我”认识到砍树行为的错误,呼吁人们要爱树植树,保护自然。

D. 激发起“我”种树想法的是孩子的愿望:插下几块柴片,期待长出一片绿荫;种上几根鹅毛,以为能长得天一样高,孩子的言谈举止虽然可笑,但引人深思。

2.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我”一家人的形象性格特征。

3. 文章题为“种树”,可通篇重在写“砍树”,只有在篇末才写到“我”想种几株树,这样安排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种树·魏金枝》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①“我”的迂拙、善于自省:砍树时的窘态砍树后的反思;②妻子的贤惠、体贴:防止“我”受伤,妻子抢夺“我”手里的钝刀;③孩子的执着、天真:插了柴片,又插鹅毛,希望鹅毛长得天一样高。   

3. ①砍树即无树,种树即有树,文章将无树与有树的情景、感受,形成强烈的对照.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和生物界一样,是相争相容、互为依存的。②文章实写“砍树”以及“砍树”之后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种树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了种树的情节.行文自然,③文章在篇末再写种树,并虚写了种树后的图景,给读者留下了充分地想象,比具体描写种树的艰辛与乐趣更具有艺术魅力。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错在“呼吁人们要爱树植树,保护自然”,过分拔高,文中无此意。结合文本后面内容“然而我不想辜负孩子的幻想。植树节的当口,去买几株容易长大的杨柳,种起来。仍使月夜,有点参差的树影可看,有几只小鸟来树上啁啾,孩子们仍能在树下玩,而那躲在墙边的法国梧桐,也可多几个伴”分析可知,文章实写“砍树”以及“砍树”之后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种树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了种树的情节。揭示人和生物界一样,是相争相容、互为依存的道理。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我”一家人的形象性格特征,文中“我”一家人包括“我”、妻子、孩子,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鉴赏人物性格特征。结合“我顺手拿了把菜刀,冲出去,对准大一点的冬青,狠命地砍了几刀。刀是钝的,不能猛地砍下去,可树枝上的水滴,淋了我一身。我真很透了,加足了劲,心想一下子砍光天井里所有的花木。但结果更坏,因为刀卷了口,从树皮上滑了去,有几下,甚至滑到脚边,擦伤了皮肤”“然而一少了它们,又觉得太寂寞了,没有鸟声可听,月影可看”“植树节的当口,去买几株容易长大的杨柳,种起来”分析可知,“我”的迂拙、善于自省;结合“太太出来了,看见我那副光火的呆劲,怕我会砍断自己的脚,连忙夺了刀,坚决地说,一等天晴,她就借把快刀,将所有树木,砍个精光”分析可知,妻子的贤惠、体贴;结合“那么,那些柴片,也是你插的……让它笔直地长上去,长上去,长得天那般高,你就砍不着它了”分析可知,孩子执着、天真。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安排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题为‘种树’,可通篇重在写‘砍树’,只有在篇末才写到‘我’想种几株树,这样安排有哪些好处”,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砍树”“种树”的原因,然后结合文本主旨等分析。结合“本来种着好几样花木:三株冬青,一株杜鹃,两丛竹。对这几样点缀品,曾产生过一些兴趣。如在月夜,有些树水的影子,参差地映到房里。而晴和的日子,也有些小鸟,在树上啁啾。尤其大热天,孩子可躲在树下玩,晒不着太阳”“砍去了树后,自然多了些光明,也有晒晾的地方,然而一少了它们,又觉得太寂寞了,没有鸟声可听,月影可看”“大概我们自己也是生物吧,往往多了一个生物。有时觉得多一份麻烦,但一旦少了一个,又会觉得寂寞,真是人类可笑的矛盾”分析可知,文章将无树与有树的情景、感受做了对照,揭示道理,人和生物界一样,是相争相容的。结合文末内容“植树节的当口,去买几株容易长大的杨柳,种起来。仍使月夜,有点参差的树影可看,有几只小鸟来树上啁啾,孩子们仍能在树下玩,而那躲在墙边的法国梧桐,也可多几个伴”分析可知,虚写了种树后的图景,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砍树”后情景的变化及与孩子的对话,让人感受到树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结合“然而我不想辜负孩子的幻想”分析,自然引出下文“种树”的内容,行文自然。

录入时间:2021-05-02 0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