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自我学”与“人民学”·韩少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19世纪文学作品中,杰克·伦敦笔下的冒险家、巴尔扎克笔下的暴发户、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灰姑娘、司汤达笔下的凤凰男等生动的文学形象令人难忘。作家们敏锐广博地表现了世俗生活,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了“文学即人学”的广阔大地。但是在20世纪初,“人学”却出现了分化。

其一,“人学”成为“自我学”。尼采的“酒神”说、弗洛伊德的“本我”和“无意识”等,为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弗洛伊德尽管后来在心理医学界光环不再,却在文学领域备受青睐,正如彼德·沃森所言,“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弗洛伊德‘无意识’的美学对应物”。普鲁斯特、乔伊斯、卡夫卡等作家不约而同地把文学这一社会广角镜变成了自我的内窥镜。他们的作品不一定引来市场大众的欢呼,却是学院精英们的标配谈资,成为某种不安的都市文化幽灵。

其二,“人学”成为“人民学”。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追念普希金的文学成就时,使用了“人民性”这一新词,并阐明了三大内涵:表现小人物,吸取民众语言,代表民众利益。后来,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俄国作家大多成为这种忧国亲民文学的旗手,影响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普罗文艺”。深重的人间苦难,非同寻常的阶级撕裂和民族危亡,构成了文学新的背景和动力。不过,即便是《双城记》《复活》,也因社会性强和下层平民立场被学院精英们无视,这与它们在别处广受推崇的情形,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对比。

“自我学”和“人民学”,构成了20世纪两大文学遗产。正常情况下,“自我”与“人民”,作为微观与宏观的两端,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拓展对人的认知和审美,释放不同的感受资源和文化积淀。在良性互动的情况下,它们就是“人学”的一体两面:真正伟大的自我,无不富含与人民经验、情感血肉相联的大我关切;真正伟大的人民,也必由一个个强健、活泼、富有创造性的自我组成。值得警惕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后人学偏做坏。鲁迅曾批判过招牌式的“高调革命文学”;当下“人民”的形象也在文学中屡遭扭曲,变得空洞干瘪。而非理性的独行者们或幽闭自恋,或放浪自大的文字,让文学中的“自我”越发雷同,离真正的个性更远,离复制和流行更近。并诱发都市心理病。在舆论场上,“文青”“文艺腔”则是嘲讽或同情的对象,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

更重要的是,时代在变化,文学不能止步于20世纪。“自我”与“人民”也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扑来,多种视角更应彼此含容统一,重新融铸成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当人的大部分智能被机器接管,人类最后的差异性,恰恰表现于人的情感、精神、价值观和创造力。换句话说,“自我学”与“人民学”,都进入了新的领域,都需要注入理论和实践的新的活血。

(摘编自韩少功《“自我学”与“人民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9世纪作家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敏锐广博地表现世俗生活,将神学推向了“人学”。

B.学院精英重视普鲁斯特、乔伊斯等人的作品,而无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普罗文艺”。

C.“自我”与“人民”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对人的认知和审美,在本质上有很大差异。

D.“文青”“文艺腔”被嘲讽或同情,是因为二者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梳理了“人学”的兴起和流变,既有并列式的论述,又有逻辑上的递进。

B.文章批评“高调革命文学”和“非理性的独行者”以论证“人民”需要“自我”。

C.文章在分析“自我”和“人民”时,强调了二者互相含容和促进的辩证关系。

D.文章末段结合现实,指出“自我学”和“人民学”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说的“国家不幸诗家幸”与托尔斯泰等人的创作都说明,深重的人间苦难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滋养。

B.老舍的《骆驼祥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与普希金的某些作品,都具有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说的“人民性”。

C.20世纪“自我学”和“人民学”在屡遭扭曲后仍然持续更新、含容统一,成为了“人学”的一体两面。

D.文学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应当建立在准确理解与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要与时俱进。

下载Word版试题
《“自我学”与“人民学”·韩少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B2.B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19世纪作家”错误,根据原文“在19世纪文学作品中,杰克·伦敦笔下的冒险家……等生动的文学形象令人难忘。作家们敏锐广博地表现了世俗生活……”,可知文中所列举的作家只是19世纪的代表性作家,并非19世纪的全部作家;二是“将神学推向了‘人学’”错误,根据原文“作家们敏锐广博地表现了世俗生活,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了‘文学即人学’的广阔大地”,可知作家们是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了“人学”状态,而不是将神学推向了“人学”。

C项,“‘自我’与‘人民’……在本质上有很大差异”错误,根据原文“正常情况下,‘自我’与‘人民’,作为微观与宏观的两端,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拓展对人的认知和审美,释放不同的感受资源和文化积淀”,可知“自我”与“人民”在本质上并无很大的差异。

D项,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在舆论场上,‘文青’‘文艺腔’则是嘲讽或同情的对象,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可知“‘文青’‘文艺腔’被嘲讽或同情”与“二者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B项,“文章批评‘高调革命文学’……以论证‘人民’需要‘自我’”错误,根据原文“值得警惕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后人学偏做坏。鲁迅曾批判过招牌式的‘高调革命文学’;当下‘人民’的形象也在文学中屡遭扭曲,变得空洞干瘪”,可知文章借鲁迅对“高调革命文学”的批评论证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人学偏做坏”这个论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有两处错误:一是“20世纪‘自我学’和‘人民学’……含容统一”错误,根据原文“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扑来,多种视角更应彼此含容统一,重新融铸成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可知“自我学”和“人民学”含容统一,并不是20世纪出现的,而是进入新世纪后,作者的建议;二是“‘自我学’和‘人民学’……成为了‘人学’的一体两面”错误,根据原文“在良性互动的情况下,它们就是‘人学’的一体两面”,可知“一体两面”是“自我学”和“人民学”“在良性互动的情况下”显现的已有属性,而非某种发展的结果。

故选C。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篇或文本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个段落,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就是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录入时间:2021-02-07 11: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