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致远舰”·中国国家地理》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丹东一号”是位于辽宁丹东的黄海海城一艘沉船残骸的名字。2014年,它被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调查队发现,体量大约1600吨。后来,它被确定为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军舰,其特征与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军舰的特征相符。考古队按沉船所在海域位置,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

从2014年开始,考古队先后在水下发现了加特林机关枪、鱼雷引信和方形舷窗等文物,但要证明“丹东一号”就是“致远舰”,仍然缺少一件直接的证物。2015年9月,考古队在沉船遺址西南方发现了一块瓷片。经过测量、记录,他们在探方内向下挖了约60厘米深,提取了能找到的几乎所有瓷片。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瓷片带回水面,开始尝试拼合。

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瓷盘慢慢出现在人们面前。虽然印花颜色已经消褪,但文字痕迹依然清晰。瓷盘的正中可见一个圆形的舰徽,中央写有中文篆体字“致远”,周围则是英文字母,翻译成中文就是“致远,大清帝国海军”。这是当年“致远舰”船员使用的餐盘。

其后,在一个进行抽沙澄净的探方内,队员们又发现了一架已断为两截的单筒望远镜。在铜质镜筒上发现了一行用花体英文字母镌刻的字样——ChinKinKwai——“致远舰”帮带大副陈金揆的英文名,表明这是属于陈金揆个人的单筒望远镜。这是一件进一步证明“致远舰”身份的有力物证。帮带大副陈金揆是这艘舰上仅次于管带邓世昌的高级军官,从加入北洋海军至英勇牺牲,他与“致远舰”相伴了整整七年。而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四艘军舰战沉,“致远舰”200余人壮烈殉国,仅7人幸存。

材料二

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据水下考古发现,埋于泥下的舰体保存完整,未见舰体外侧有大范围的开裂或大洞。如果“致远舰”遭受过鱼雷攻击,那么在吃水线以下接近龙骨的地方会形成很明显的破损痕迹,甚至舰体断裂。而检索与此役相关的日方史料,日军在黄海海战中并没有任何发射鱼雷的记录。

另外,大部分史料都没有记载“致远舰”在沉没前曾发生过大爆炸。出水文物中还发现了152毫米炮弹、鱼雷引信在内的许多种未爆弹药,所以“致远舰”弹药用尽、冲击日方舰船的说法也很难成立。

依据现存资料,“致远舰”的沉没非常突然,没有明显的征兆。专家猜测,当日方炮弹击中“致远舰”侧面水线以下部位,会造成大量进水,海水通过甲板上的竖井迅速蔓延至其他舱室,舰体才会突然下沉。同时该舰上层被炮火击中,起火燃烧,且火势凶猛。水下考古发现舰体绝大部分区域都有火烧痕迹,很多地方被烧得只剩下金属部件。“致远舰”极有可能是在火灾和进水的共同作用下突然沉没的。

材料三

在“致远舰”之前,中国水下考古调查的多是海外贸易用的木质风帆船,对以蒸汽为动力、钢结构材质的大型战舰进行调查发掘,属于一个全新的领域。“致远舰”在海水中沉睡了120多年,一旦出水后遇到空气,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很快被锈蚀破坏。另外,经历过百年的自然侵蚀和战后的破坏性打捞,舰体结构极为脆弱,整体打捞可能会导致船体散架。

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致远舰”在原始环境中的研究价值,要远大于在博物馆中供游客观看的价值。甲午海战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钢铁战舰之间的交锋,“致远舰”沉船无疑将为中国海战史,乃至世界海军史研究提供新鲜的一手资料。从日俄战争中遍布黄渤海的沉舰,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日沉舰,在中国境内沉没的战舰还有多艘,希望针对“致远舰"的水下考古能够积累经验,为沉船考古调查提供可以借鉴的范例,让中国近代沉舰的发掘与保护工作踏踏实实地开展起来。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11期)

1.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水下考古队找到印有舰徽和文字的餐盘之前,“丹东一号”已被确认为是一艘军舰。

B. “致远舰”的沉没原因众说纷纭,即使有了最新的考古发现,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C. 如果要整体打捞“致远舰”,遇到的难题首先是大型钢铁材质战舰出水后如何保护。

D. 自中日甲午海战以来,半世纪战争不断,沉没在中国不同海域的战舰涉及多个国家。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确认“致远舰”的身份,瓷盘是直接证物,加特林机关枪、单简望远镜是间接证物。

B. “致远舰”并非鱼雷击沉,因为水下舰体没有破裂痕迹,且日军档案无发射鱼雷记录。

C. 因为舰体多掩埋在海底泥沙中,除了测量记录,水下考古必不可少的程序就是抽沙。

D. 水下考古队之前另有打捞者,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是“致远舰”证物缺少的两重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致远舰”的发掘打捞有哪些方面的意义?请概括回答。

下载Word版试题
《“致远舰”·中国国家地理》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A   

3. (1)历史意义:还原“致远舰”沉没的真相,为中国海战史乃至世界海军史提供一手资料。(2)精神意义:表彰“致远舰”官兵忠勇报国的精神,激励后人。(3)科学意义: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工作取得突破,为今后沉船发掘提供借鉴。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题主要考查材料定位理解能力,注意文中表述和题干表述意义上的重合和分歧。C项,错在“遇到的难题首先是大型钢铁材质战舰出水后如何保护”。比对原文,材料三中提到“整体打捞可能会导致船体散架”,可知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解决打捞出完整的船体的问题。这道题考生容易误选A。A选项中所提及的舰辉和餐盘是证明“丹东一号”是“致远舰”的直接证据,在这之前2014年已经在船上发现了加特林机关枪、鱼雷引信和方形舷窗等文物,并“被确定为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军舰”。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题主要考查材料定位理解能力。A项,说法错误,错在“加特林机关枪、单简望远镜是间接证物”。材料一提及“仍然缺少一件直接的证物”,“这(单筒望远镜)是一件进一步证明‘致远舰’身份的有力物证。”所以后面发掘的瓷盘和单筒望远镜都是直接证物。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综合上述材料,‘致远舰’的发掘打捞有哪些方面的意义?请概括回答。”本题考查对新闻报道类材料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新闻报道类材料的概括要求抓住材料中的新闻信息。根据材料二可知,“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一直争论不休,现存研究资料不足。所以,“致远舰”的发掘打捞,或许可以补充资料,确定“致远舰”沉没的真正原因。根据材料三可知,“致远舰”的发掘打捞,无疑将为中国海战史,乃至世界军史研究供新鲜的一手资料;同时,能够为水下考古能够积累经验,为沉船考古调查提供可以借的范例,让中国近代沉舰的发掘与保护工作踏踏实实地开展起来。回答本题从其历史意义、精神意义和科学意义这三个方面着手。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录入时间:2021-05-10 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