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诗的潜在次序的发现——释“无意于佳乃佳”·童庆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诗论普遍认为,真正的好诗是“神品”“逸品”,其中有一种似乎是人力难以达到的“东西”,可称之为“天机”“灵气”等。如果用现代诗学术语说,这就是诗的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这种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是怎样发现的呢?中国古代诗学对此的回答是有分歧的,形成了“苦吟”和“快吟”的对立。“苦吟”派以中唐以后的孟郊、贾岛等为代表,“快吟”派以苏轼为代表。苏轼认为写诗不必冥思苦搜、琢刻藻绘,要快吟,要“无意于佳乃佳”。苏轼的观点作为古代诗学的一种理论,广有影响。

“无意于佳乃佳”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诗学悖论。一方面,诗人无意于诗,无意于佳;可另一方面却在不经意间有了佳诗。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淮南子•说山训》就有:“求美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历代名画记》也有:“夫运思挥毫,自以为画,则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对这一思路的新的发挥。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反对为写诗而写诗、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写诗的社会功利目的,强调有感而发。这样,诗就是不吐不快、无所避讳的率真之词,无意为诗而终为传世之佳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意于佳”,即在写诗时精神完全放松,不把写诗当作一回事,不去冥思苦想;“乃佳”,即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创作出了佳篇。表面上看,诗人的精神状态与产生的结果是矛盾的,实际上却符合心理活动规律。

首先,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对科学研究来说十分必要,但对写诗这种审美创造活动来说有时就未必好。因为这种精神状态意味着诗人处于有意识注意中。有意识注意,使诗人完全清醒,意识聚焦并高度活跃,这样诗人的思维是准确的、谨严的、规范的,但也可能由于思维过于准确、谨严、规范而陷入狭隘,不能自由挥写,无法寻找到“灵气”与“天机”。格式塔心理学对意识聚焦作了详尽的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有一种压倒一切的需要,这就是从眼前任何杂乱形式中选择出一种准确、集中、简单的模式来。对于诗这种复杂的充满自然灵气的结构来说,意识聚焦的这种选择性、集中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太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了。这也正是苏轼主张“无意于佳”的原因。

其次,诗歌创作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结合的产物。对诗人来说意识诚然是重要的,但无意识是辽阔的“非洲大陆”,资源非常丰富,营养特别丰足,如果完全没有无意识的滋养,诗歌创作也难以达到极致。苏轼之所以强调“无意于佳乃佳”,其原因之一就是发现了无意识对诗歌创作的作用。如果说“苦吟”派更重视求助于意识的话,那么“快吟”派则更重视求助于无意识。因为在“无意”的情形下,人的精神放松了,意识对无意识的压力减小了,这时无意识就可能冲破意识的“防卫”,出来施展它的才能。这样,诗人就会出现一种神思恍惚的、弥散的、具有张力的审视和快捷的捕捉,这可能是最富于创造性的一瞬间,自然灵气似乎不思而至,意外佳构仿佛纵手而成。

当然,苏轼强调“无意于佳”并不是无条件地乱嚷乱叫。他认为要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境界,既要长期“积学”,又要为人豪爽,即以创作主体的学问与性格为条件。诗人只有在根柢深厚、自身强大而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摘编自童庆炳《诗的潜在次序的发现——释“无意于佳乃佳”》)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论的“无意于佳乃佳”的一项是()

A.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B.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C.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

D.悼红轩批阅十载,谱红楼三春悲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苏轼的诗学思想,先揭示内涵和思想渊源,再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最后指出达成条件,逻辑上逐层递进。

B.文章引用《淮南子•说山训》和《历代名画记》中的话语,意在论证“无意于佳乃佳”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

C.文章使用喻证法,以资源丰富、营养丰足的“非洲大陆”喻指无意识,形象地论述了无意识对诗歌创作的巨大作用。

D.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若精神放松,无意识就可能在神思恍惚的审视中冲破意识的“防卫”,促成佳作诞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对诗歌创作而言,意识聚焦存在缺乏伸缩性与张力的缺点。

B.“无意于佳”的创作方式,能让意识聚焦无法形成,使诗人免于陷入狭隘,有利于发现“天机”。

C.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之所以对诗歌创作和科学研究作用有别,是因为作诗与科研相比,二者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

D.“无意于佳”所仰靠的张力和创造力,其实是以深厚根柢为基础,只有有了这个基础,所谓“佳”的效果才能出来。

下载Word版试题
《诗的潜在次序的发现——释“无意于佳乃佳”·童庆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C2.D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

首先,明确原文所论的“无意于佳乃佳”的概念:“苏轼认为写诗不必冥思苦搜、琢刻藻绘,要快吟”。然后对选项进行分析:

A项,“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是:人性情怪僻只沉溺于美好的诗句,如果诗句不能打动人心,我至死也不肯罢休。“至死也不肯罢休”可见属于“苦吟”,错误。

B项,“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意思是:自己作诗时为选好一个字要思索很久,甚至捻断好几根胡须。“捻断好几根胡须”可见是长时间的思索,属于“苦吟”,错误。

C项,“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的意思是:好诗脱口而出谁能欣赏,庸俗的人怀疑自己,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所以觉得不好)。一个“冲”字就可以看出是不假思索而做成的,属于“快吟”,这与文中所论“无意于佳乃佳”相符。正确。

D项,“悼红轩批阅十载,谱红楼三春悲秋”中的“十载”“三春”表示时间很长,可见属于“苦吟”,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D项,“无意识就可能在神思恍惚的审视中冲破意识的‘防卫’”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因为在‘无意’的情形下,人的精神放松了,意识对无意识的压力减小了,这时无意识就可能冲破意识的“防卫”,出来施展它的才能。这样,诗人就会出现一种神思恍惚的、弥散的、具有张力的审视和快捷的捕捉,这可能是最富于创造性的一瞬间,自然灵气似乎不思而至,意外佳构仿佛纵手而成”可知,应该是先“冲破意识的‘防卫’”,再出现“神思恍惚的审视”。属于逻辑关系紊乱。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D项,“其实是以深厚根柢为基础”理解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原文“他认为要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境界,既要长期‘积学’,又要为人豪爽,即以创作主体的学问与性格为条件。诗人只有在根柢深厚、自身强大而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可知,要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境界,“即以创作主体的学问与性格为条件”,属于以偏概全。

故选D。

录入时间:2021-02-07 12: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