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千年丝绸香瓷路一部文明交汇史·王炳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部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史,它的每一次变迁,都不乏波谲云诡的政治涌动。就陆上丝绸之路而言,其兴起之初便充斥着政治的功利性。胡人入华以后的活动领域远不止于商业,像改写唐朝历史的胡人安禄山和史思明,最初均起于边镇互市,借此逐渐进入唐朝军事系统。此外,出土墓志也印证了唐朝曾多次前往骨利干、回纥等地市易马匹以充军用。杜甫《黄河二首》诗云:“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可以说,中古千年间,政治始终是驱使无数驼队穿行大漠的重要因素。宋代后,陆上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寻找契丹,而这次的动因则源于西方。1246年,新即位的教皇英诺森四世遣往东方的使者柏朗嘉宾来到上都和林,在那里谒见了蒙古帝国的贵由汗,并于次年返回后呈上一份完整的行纪。这份以刺探军情为目的的行纪对中国的方位气候、风俗信仰、政治制度等做了详细记载,其对于被称为“契丹”的东方的探索成为此后鲁布鲁克、鄂多立克诸人东行的先声。而在这些后继者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让欧洲见识了诸多东方风物人情,这些记录连同鄂多立克等人的记栽一起,构成了著名的《加泰罗尼亚地图》东亚部分的知识来源,更在随后激起了达·伽马、哥伦布等众多探险家的兴趣,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随之启幕。

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因素的话,新航路的开辟则无疑为政治在东西方交往中的作用作出绝妙注释。一个长期困惑我们的问题是,既然成吉思汗的铁骑已远至欧陆,而郑和的船队也曾到达非洲,那么为何中国终究未能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占得先机?从地缘政治来讲,在于蒙古汗国营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海陆贸易通道,而中亚、西亚地缘政治又随着帖木儿与奥斯曼两帝国的崛起发生变化,遂使得马可·波罗的东行成为可能,也客观促使欧洲人探寻新的航道。就内在动因而言,这与欧洲信奉的“保教权”密切相关。长期以来,葡萄牙人认为沿海岸南行绕过非洲再往东行驶,便可到达印度,获得黄金与香料。而西班牙王室则受哥伦布影响,希望向西航行到达印度。随着好望角和美洲大陆的相继发现,葡西两国在教皇见证下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在经济利益驱动的同时,以“保教权”为借口开展殖民活动。这群被明朝称为“佛郎机''的殖民者于16世纪中叶在澳门建立定居点,并与明朝政府达成一致。在明朝官员看来,这是“互市”的一种形式,并可通过“抽分”使朝廷和当地官民获益。就这样,在葡人对东亚贸易的向往、对海外保教的信奉以及明朝官员因时因地制宜的政策混杂作用下,澳门逐渐发展成葡萄牙远东贸易的转运中心。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传教士的西来打开了缺口。

在丝绸之路三千年的历史中,经济与政治两大要素从来就无法划清界限,它们综合在一起,体现为东方与西方之间持续的文明冲撞与交融。近年来,以加州学派为代表的历史学界强调15世纪以来经济的全球化。事实上,如果以丝绸之路为线索加以追溯,会发现以欧亚大陆为中心的人类文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交流。“全球化”只是一种表现,它的背后是人类历史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的推动。

(摘编自王炳文《千年丝绸香瓷路一部文明交汇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胡人,借边镇互市的商业活动侵入到唐朝军事系统。

B.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反映出唐朝军队常去西域城市买马。

C. 蒙古汗国营造的宽松海陆贸易通道是中国没能在大航海时代领先的原因之一。

D.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持续的发展与不竭的动力在商业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提出总论,然后按陆上丝绸之路和新航线之路进行分说,最后总结全文。

B. 第一段主要从时间的角度,论证陆上丝绸之路每一次变迁都有复杂政治因素的观点。

C. 文章论证重点是历史,侧重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文末的“全球化”也指向了现实。

D. 文章阐述葡西两国开拓新航线的事例,论证新航线的开辟对当时明朝政府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上丝绸之路兴起后,唐代时就有商业活动,宋代后,陆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是中国人受西方影响,去寻找契丹。

B. 《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影响很大,不仅使欧洲人从多方面认识了东方,而且引发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C. 不管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道路上的变迁或发展都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政治因素。

D. 澳门由于葡萄牙殖民者的需要和明朝适宜的政策的作用,慢慢成为葡萄牙远东贸易的转运重地。

下载Word版试题
《千年丝绸香瓷路一部文明交汇史·王炳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偷换概念,选项“侵入”偷换了原文中概念,原文的表述是“进入”。

B项,曲解文意,选项“城市”是对原文中的“市易”的错误理解,“市易”是交易买卖的意思。

D项,因果倒置,选项是对文本最后一句的错误理解与分析,原句的意思是:人类历史持续的发展是推动“全球化”的不竭动力。即“全球化”是果,而“人类历史持续的发展”才是“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分析不当, “论证新航线的开辟对当时明朝政府的影响”的表述错误。文章阐述葡西两国开拓新航线的事例,其目的是论证开辟新航线与欧洲信奉的“保教权”密切相关。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项,曲解文意,张冠李戴。选项“主要是中国人受西方影响,去寻找契丹”的表述错误,从后文看,用丝绸之路寻找契丹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方人。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录入时间:2021-02-07 11: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