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金庸先生走了,他的江湖仍在·网文》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发文悼念包括金庸、李咏在内的8位艺术家,网友:文化殇秋

11月1日早上7点多,人民日报发文悼念包括金庸、李咏在内的8名艺术大师,其余6位分别是师胜杰、布仁巴雅尔、朱旭、单田芳、常宝华和盛中国。他们,或用纸笔书写侠义豪情,或用话筒传递欢乐幽默,或用表演塑造悲喜人生……他们,是一代人的回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的武侠小说铭刻着他的青春,也安放着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闭目在话筒丛中,我肯定特安详”

——20年前《幸运52》开播,留着卷发的主持人李咏以其诙谐幽默的风格走进大众视野。

“相声是替老百姓说话的”

——常宝华9岁登台表演,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相声事业。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在单田芳的身后,留下的是6000余小时长的评书和“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的美名。

“太阳月亮星星就是吉祥的一家”

——布仁巴雅尔的代表作《吉祥三宝》是写给女儿3岁生日的作品,随后歌曲传遍大江南北,温暖的家庭场面和浓郁的蒙古族情调深受观众喜爱。

(摘编自网上资料)

【材料二】

金庸宗师气概像极了一灯大师

一位94岁,且已淡出江湖的老者,以传统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他的远逝该算是喜丧了,应该点起红蜡烛,为老人送行。然而,何以他的背影,仍痛楚了我们的灵魂?

金庸的笔墨,关联了一代人的青春。从此,万丈豪情浪掷九天,千军万马零落成泥。他让我们的想象有多辉煌,留下的黑洞就有多无望。他曾书写过的五千年英雄肝胆九万里古道热肠,从此唯余字里行间。

上个世纪,就是在80年代的复旦。在宿舍里,我们初识金庸的文字,如饮狂泉,在宿舍里击鼓传花般传阅,通宵达旦,血脉贲张。

很快,到报社做了文化记者和编辑,还忍不住约人写金庸读后,更忍不住自己操刀改写,还记得有这样几句:

他们并不津津乐道武功的一招一式,也不深究故事情节的合理与否。那么究意是什么吸引了这些曾经或依然自视甚高的知识分子呢?是那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无望情爱?是那种一剑在手、四顾茫茫的孤傲与寂寞?抑或是那种抑强扶弱、大义凛然的干云豪气?……

一众平庸平俗的人生,从此被金庸的魔杖点亮。那一段闪闪发亮的青春,有几个名字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最沉甸甸的一位,就是金庸。

实在沉迷到不能自拔,便在90年代初,和几位同好一起编撰了《武侠小说鉴赏大典》。我们不知天高地厚,写信请求金庸担纲顾问,老先生居然慨然应允,还帮我们题写了书名。见到他时,则已是十年之后,在上海一家酒店的咖啡厅——老爷子儒雅谦和,一派宗师气概,不似令狐冲,而像极了一灯大师。

当时,我们向金庸讨教他所理解的“侠”,老爷子一字一顿:“思想家中,我最推崇孟子,推崇至大至刚的大丈夫气概。所谓浩然之气,就是侠气,就是性情中人。”

见面不谈金大侠,纵读诗书也枉然。至大至刚,浩然之气,影响了一代国人。比如马云创业时所纠集的18罗汉,几乎都迷金庸。马云念念不忘其间“替天行道,铲平人间不平之事”,甚至将阿里巴巴的价值体系,称为“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

那时,性情中人,成了一代人相互间的最高评价。“侠之大者”,也成了无数人的毕生追求。

“传一曲地老天荒,共一生水远山高”;“让我苦也好,让我累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

这样的精神滋养,早已化入一代阅读者的血液与骨髓。

久矣不读金庸了。但目光常会不经意地落在书架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5本金庸,它们都在,霎时,心中便一片澄明,十分妥帖。

唉,俱往矣。大师的凋零,让我们重温那些凝固在上个世纪的背影,在感动中,更有孤独。感谢金庸的长寿,让他的生命韧成了一根飘忽的丝线,串起两个世纪的侠胆义胆,让我们踏实到了现在。

(网文,有删改)

【材料三】

金庸先生走了,他的江湖仍在

很多人喜欢喊金庸先生为“金大侠”,其实金庸先生只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称其为“金大侠”,不仅仅是其塑造了一大批大侠形象,还因为其骨头里流淌着侠义之血。

除了小说家,金庸先生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报人。尽管很多读者都是通过武侠小说而认识和喜欢金庸的,但他本人却更认可“报人”的身份。金庸先生写了30多年的社论,有统计表明他亲笔撰写了几千篇社论。在他的社论里,可以看到士大夫气质,可以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

由其社论出发看小说,由其报人身份出发看小说家身份,其实有着一致性。金庸曾说,“宁可无武,不可无侠”。侠是侠义,是正直,是理想,这是他的基本价值取向。而在小说创作时,他“试图在武侠小说创作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并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看法”。当然,他的小说并不是机械的“价值正确”,而是有着极其高超的表达技巧。在有意义与有意思之间找到平衡,通过精湛文笔表达深邃思想,这才是金庸先生最了不起的地方。

侠在深处,与士相通。佥庸先生最重要的身份其实是士人,是知识分子。捧起金庸先生的小说,你会爱不释手,因其语言精美、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放下金庸先生的小说,你会久久难忘,因其笔下人物有血有肉、有棱有角、有滋有味——郭靖有情有义,令狐冲重情重义……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延续。他的小说是有神的,有魂的。曾经有多少人读着金庸小说,梦想行侠仗义。他的小说,不仅仅是好看,从本质上讲依然是一种文人小说。

(网文,有删改)

1. 阅读【材料二】,说说为什么金庸的去世“痛楚了我们的灵魂”。

2. 【材料三】中作者说“由其社论出发看小说,由其报人身份出发看小说家身份,其实有着一致性”,如何理解两者的一致性。

3. 综合三则材料,文艺作品怎样才能贴近大众心灵?请概述。

下载Word版试题
《金庸先生走了,他的江湖仍在·网文》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金庸的作品关联了一代人的青春;金庸儒雅谦和的宗师气概让我们沉迷;他崇尚的侠气(至刚至大、浩然之气)影响了一代国人。   

2. 作为报人,他社论里具有的家国情怀在他的武侠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 作品本身艺术性强、有较高的表达技巧的;百姓喜闻乐见(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传递快乐);传递正能量、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精神滋养的。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答出“为什么金庸的去世‘痛楚了我们的灵魂’”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分析。本题所考查的句子在材料二第一段,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因此需要结合全文来理解。由下文来看,作者说“金庸的笔墨,关联了一代人的青春”,“老爷子儒雅谦和,一派宗师气概”,“至大至刚,浩然之气,影响了一代国人”,据此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和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分析。本题所考查的句子在材料三第三段的开头处,“由其社论出发看小说,由其报人身份出发看小说家身份,其实有着一致性”,“其”指的是金庸,由上文可知,他的社论里“可以看到士大夫气质,可以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下文说“侠是侠义,是正直,是理想,这是他的基本价值取向”,他“试图在武侠小说创作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并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看法”,可见,“一致性”指的就是金庸在社论里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同样反映在了小说中。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概述“文艺作品怎样才能贴近大众心灵”,考查筛选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思想意思,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通读三则材料,筛选出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材料一,《人民日报》发文悼念的八名艺术大师都是非常受大众爱戴的,他们的艺术形式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传递快乐;材料三说金庸小说“有着极其高的表达技巧”,“捧起金庸先生的小说,你会爱不释手,因其语言精美、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延续”等,可见作品要想贴近大众心灵,作品本身要有很强的艺术性,有较高的表达技巧,能够传递正能量,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精神滋养。

【点睛】第1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录入时间:2021-05-19 09: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