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苏东坡与公共卫生·莫砺锋》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卫生一词产生于现代,但是其主要内涵,比如对传染病的预防和医治,对日常医疗卫生的管理等却古已有之。儒家本以百姓日用人伦为主要关注对象,公共卫生既然与百姓福祉直接相关,当然不能掉以轻心。儒倡仁心,医重仁术,公共卫生便是仁心、仁术的结合点。一生服膺儒学且重视医学的苏东坡便是如此,他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堪称中国历史上的范例。

苏东坡一生勤政爱民,凡是与百姓福祉有关的事情,他都会全力以赴。他在密州任知州时看到一个惨不忍睹的情景:因为灾年,百姓把初生的婴儿丢弃在城外。东坡盘查官仓后发现尚有积余的救灾粮,便把这些粮食另储一仓,专门用来收养弃婴。还下令说,凡是愿意收养一个弃婴的人家,每月发给六斗粮食。于是百姓争着领养,那些可怜的弃婴存活了下来。东坡关心民瘼的行为,往往带有公共卫生的意味。比如他任徐州知州时曾上书请求拨出专款,来雇用专门医治囚犯的医生,让狱中的病人也能得到救治。贬至惠州后,知州詹范组织人力掩埋暴露野外的枯骨,造为义冢,东坡不但襄助其事,而且亲撰祭文,来祭奠那些孤苦无依的孤魂野鬼,此举除了尊重生命以外,其实也有阻止疫病流行的作用。

1089年,东坡赴杭州担任知州。刚到任便面临先涝后旱的天灾。由于东坡指挥有方,虽然这次灾情极其严重,但杭州百姓最终得以平安度过,全州无人饿死。可祸不单行,饥荒之后往往有疾疫流行。1090年春季,杭州出现了流行性疾病。在没有任何公共医疗设施的前提下,人们只能坐以待毙,满城人心惶惶。东坡忧心如焚,急忙召募医生和懂得医术的僧人,由官吏带领着一个街坊一个街坊地走遍全城向百姓施舍药剂。东坡还捐出秘方“圣散子”,自费采购了大量药材,命人在街头支起大锅,煎熬了大量的“圣散子”汤剂,让过往行人每人服用一大盏,治愈病人无数。一场可怕的瘟疫终于得以遏止。但东坡考虑到杭州是个四通八达的大都会,人来人往,特别容易传播疾病,于是决意创立一所常设的医院。他拨出公家积余的钱款二千贯,又损献出自己积蓄的五十两黄金,在众安桥建立了一所病坊,取名“安乐坊”。他延请懂得医道的僧人坐堂治病,并在每年春天熬制“圣散子”免费发放给百姓,以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对于医术高明、三年之内治愈病人达千人以上的僧人,即由官府奏请朝廷赐给紫衣以示奖励。同时他还下令每年从地方税收中拨出一些经费来维持病坊的日常运营,从此安乐坊就成了杭州的常设性官办医院。后来这所病坊搬迁到西湖边上,改名为“安济坊”,直到东坡去世时还在正常地运营。“安乐坊”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面向公众的官办医院。

与一切百姓福祉一样,公共卫生也是一项繁复困难的综合工程,往往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主事者稍有不慎,便会惹来责难甚至祸殃,那些心胸狭隘、患得患失的人是无法胜任的。东坡在地方官任上曾多次因为民请命而得罪朝中的权要,但他始终无怨无悔。更加可贵的是,在东坡遭到贬谪时,他已经处于自顾不暇的窘境,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朝中政敌的疑忌,却依然毫不迟疑地为当地百姓的福祉尽心尽力。南宋人费衮历数东坡在惠州参与的各项公共事务后赞扬说:“凡此等事,多涉官政,亦易指以为恩怨。而坡奋然行之不疑,其勇于为义如此!谪居尚尔,则立朝之际,其可以死生祸福动之哉!”的确,东坡对儒家仁爱精神的贯彻发扬,真可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仁者必勇,真正服膺仁爱思想的人必然会奋不顾身地付诸实践,东坡就是以这种精神从事当时的公共卫生,他堪称中国古代公共卫生事业的伟大先驱者。

(摘编自莫砺锋《苏东坡与公共卫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共卫生一词内涵丰富,其中传染病预防和医治,对日常医疗卫生的管理等都产生于现代。

B. 公共卫生将医术注重的仁心和儒家提倡的仁术很好的结合起来,服膺儒学且重视医学的苏东坡对此高度重视。

C. 苏东坡一生勤政爱民,重视公共卫生,任职期间,在流行性疾病的防治方面提供了很多可供后世借鉴的方法。

D. 在苏东坡遭到贬谪、身处窘境之时,他特别地重视公共卫生引起了朝中政敌的疑忌,以致惹来许多责难甚至祸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公共卫生的概念切入,明确提出其关乎百姓福祉,兼具仁心仁术的特质,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受到重视。

B. 文章举例详实,通过苏东坡在密州、徐州、杭州、惠州、常州任上的多个事例,论证了苏东坡关心民瘼的行为,很多都带有公共卫生的意味。

C. 文章通过对詹范和苏东坡在救助野外遗骨一事上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分析,强调了苏东坡的行为体现他更为尊重生命。

D. 文章结尾指出苏东坡是中国古代公共卫生事业的伟大先驱者,卒章显志,对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后来者提出了殷切期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东坡在密州任知州时发现有弃婴现象,他拿出自己积蓄的五十两黄金,下令凡是愿意收养一个弃婴的人家每月发给六斗粮食。

B. 苏东坡在徐州时,一方面组织人力为暴露在野外的枯骨建造义冢,一方面亲撰祭文,来祭奠那些孤苦无依的孤魂野鬼。

C. 针对杭州出现的瘟疫,苏东坡捐出“圣散子”向百姓施舍药剂,召募医生和懂得医术的僧人,并奏请朝廷赐他们紫衣,由此遏制了一场可怕的瘟疫。

D. “安乐坊”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面向公众的官办医院,它的创始人就是时任杭州知州的苏东坡。

下载Word版试题
《苏东坡与公共卫生·莫砺锋》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篡改原文,“其中传染病预防和医治,对日常医疗卫生的管理等都产生于现代”错,文章第一段第一句是说“比如对传染病的预防和医治,对日常医疗卫生的管理等却古已有之”,是自古有之,而不是产生于现代;

B项,篡改原文,“医术注重的仁心和儒家提倡的仁术很好的结合”错,原文第一段中是“儒家仁心和医术的仁术”;

C项正确;

D项,无中生有,“他特别地重视公共卫生引起了朝中政敌的疑忌”错,文章最后一段中,“一动都会引起朝中政敌的疑忌,却依然毫不迟疑地为当地百姓的福祉尽心尽力”,不是因为重视公共卫生而引起政敌的疑忌。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A项,正确;

B项,“通过苏东坡在密州、徐州、杭州、惠州、常州任上的多个事例”错,文章中没有提到常州的实例;

C项,“不同态度的对比”错,文章第二自然段,“知州詹范组织人力掩埋暴露野外的枯骨,造为义冢,东坡不但襄助其事,而且亲撰祭文”可以看出,二人态度是相同的。

 D项,“对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后来者提出了殷切期望”错,这句话在文章中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篡改原文,“他拿出自己积蓄的五十两黄金”错,文章第二段中应该是“便把这些粮食另储一仓,专门用来收养弃”,不是拿出自己的积蓄;

B项,偷换概念,“苏东坡在徐州时”错,文章第二段中应该是“在被贬惠州时”;

C项,强拉因果,“并奏请朝廷赐他们紫衣,由此遏制了一场可怕的瘟疫”错,原文第三自然段中,是遏制瘟疫以后,对于医术高明、三年之内治愈病人达千人以上的僧人,即由官府奏请朝廷赐给紫衣以示奖励;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录入时间:2021-02-10 10: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