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因地制宜留住文明·李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废弃的工厂、关停的煤矿、古老的作坊……这些曾经的“工业引擎”承载着城市记忆,见证了历史风貌,如今却因各种原因沉睡,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中被遗忘。如果能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工业遗产,让其由“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变,不仅能传承工业精神、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还能唤醒沉睡的价值。如何变“锈”为“秀”,让工业遗产不再“沉睡”?

首先,需要对工业遗产进行甄别区分。所谓工业遗产,是指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不同的工业遗产之间,其价值千差万别。对于各方面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应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同时,既要防止因过度开发而保护失当,也要尽量规避因过分限制而难以改造利用。

其次,要挖掘历史底蕴,赋予文化内涵。这些年不少改造完成的老旧工业文化项目,除了工业遗存各有不同外,在形象与内容上都普遍趋同,难言特色。工业遗产的重新开发和利用,需要充分发掘其背后凝聚的独特文化理念,各地宜从自身实际出发,不可照搬照抄。位于成都的立巢航空博物馆,就被设计成航空科技与历史综合展馆、城市候机厅、多媒体学术报告厅、模拟飞行厅、航空主题餐厅等功能区,让民众“看得到航空,听得到航空,摸得到航空,甚至吃得到航空”,把高大上的航空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专业人士前来参观,并成为“2020年成都八大消费新场景”之一。

工业遗产是城市的固体记忆,让其不再“沉睡”,需要审慎、巧妙地进行加减法设计,留住工业时代的“锈色肌理”,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方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并呼应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吴徽平《让工业遗产不再“沉睡”》)

材料二:

工业遗产最基本的形态是厂址、厂房、设备以及相关的史料。近年来工业遗产的概念在持续扩大,包括工人的住宅、使用的交通系统及其社会生活遗址等,都已纳入工业遗产的范围。工业遗产的意义首先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人类所创造并需要长久保存和广泛交流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护历史,保护城市记忆与国家记忆。

然而作为需要被保护的工业遗产,仅仅有历史价值是不够的。如果仅仅着眼于“历史记忆”,那么工业遗产大可以通过别的成本更低的方式,如照片、影片、文字等等来呈现,而不必保留那么一大片厂房与厂址。工业遗产在历史价值之外还要具备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工业遗产应该是多重价值的相得益彰。

长期以来,人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普遍缺少重视,世界各地的工业遗产一直面临着毁坏遗弃以及掠夺式开发导致的严重威胁;在我国,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在工业遗产拆与保、遗弃与利用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如今这样的局面正在逐渐好转,国家与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对于“工业遗迹”的保护工作。然而很有必要提醒的一点是,即便以前不少工业遗迹遭到了破坏,但其现存数量依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全部纳入“保护”之列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因而必须要有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什么是“芜”?什么是“菁”?应该依据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这五个指标来判断。它们是“遗产”,同时又活在当下与未来,是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不应该被看作后人甩不掉的包袱,而是可以继续发挥功用、创造价值,甚至融入创意空间、数字经济的潮流之中的。而去芜存菁的过程,也就是删繁就简的过程。“简”,才可以凸显精华,才可以节省保护的成本。

(摘编自翟春阳《保护工业遗产要去芜存菁》)

材料三:

将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园相结合的“以用促保”模式,是当前国内较主流的一种工业遗产开发模式。如上海M50创意园、广东中山岐江船厂改造等等,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有赖于所处城市的经济实力、文化氛围与消费人群。

就山西省阳泉三矿工业遗产的开发而言,因不具备这些经济、文化及区位优势,所以不能简单地模仿和跟风。而应在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基础上,不断挖掘自身的特质,确立符合本区域发展特点的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指导,打造出一套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保护和再利用方案。

“以用促保”的保护模式,需要先期高昂的资本投入。除一些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之外,许多地方遗产保护工作都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方面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是遗产保护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省、市两级政府可以在财政规划方面给予阳泉三矿保护项目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还需制定一整套优惠政策以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民众加入到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来。

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阳泉现阶段正处于城市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时刻。鉴于此,阳泉三矿的遗产保护工作应纳入阳泉市总体规划的部署和安排之中。否则,在未来的城市变迁中,这一保护项目极有可能与未来的建设产生抵触。因此,从城市发展的大局出发,应将这一保护项目上升到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的高度。只有做到了系统化、前瞻化,这项工作才能真正与城市发展融合起来。

工业遗产“以用促保”最重要的目的是重点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艺术、文化价值,而不是将工业遗产通过“经济开发”的方式变为盈利的工具,使工业遗产的开发充溢商业气息。此外,阳泉三矿是山西省首个“国家工业遗产”项目,该项目的顺利建设与推进还需尽快出台与此相关的保护、开发、再利用的地方性法规,以免在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因法律法规的缺失而导致保护主体不明、技术规范缺失、责任主体不确定等问题的出现。

(摘编自李钺《因地制宜留住文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工业遗产之所以被遗忘,是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存在价值。

B. 并非所有的工业遗产都需要被保护,对于一些价值不高的工业遗产可以拆除或遗弃。

C. 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上,应该保护优先,绝不能因开发而对工业遗迹进行改造。

D. 工业遗产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应挖掘自身的特质,制定符合本区域发展特点的方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文化氛围等条件,“以用促保”的开发模式才可能取得成功。

B. 对工业遗迹“去芜存菁”,有助于节省保护成本,重点保护各方面价值较髙的工业遗迹。

C. 阳泉三矿工业遗产保护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

D. 工业遗产既是城市与国家的记忆,又是当下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和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意大利都灵工业遗址被改建成公园,原工业区域中的有些机器设备被清走,金属冷却塔被保留在遗址公园中,成为工业时代的纪念。

B. 曾经是连片的采煤塌陷区的江苏徐州潘安湖,通过对采煤塌陷破坏的土壤进行重构,恢复土地生态调节功能,脱胎换骨为“城市之肺”。

C. 德国慕尼黑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由旧有工业区改建成的公众休闲、娱乐场所,保留下来的原有工业设施,似乎向人们诉说着钢铁厂曾经的辉煌。

D. 由原粤中造船厂旧址开发成的中山市岐江公园保留着不少造船厂房和设备,见证着那个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沉淀为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4. 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5. 假如你的家乡正在进行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请结合材料三,就工业遗产如何保护和利用,向当地政府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下载Word版试题
《因地制宜留住文明·李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A    3. B   

4. ①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如何让工业遗产不再‘沉睡’”,接着分层阐述做法,最后进行总结。②局部采用并列式结构,第二段与第三段分别从“甄别区分” “赋予文化内涵”两个层次进行论述。   

5. ①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资金保障。②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使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相融合。③重在保护、利用,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④出台保护、开发、再利用的地方性法规,明确各方责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

A项,“是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存在价值”理解错误,由材料一“废弃的工厂、关停的煤矿、古老的作坊……这些曾经的“工业引擎”承载着城市记忆,见证了历史风貌,如今却因各种原因沉睡,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中被遗忘。……还能唤醒沉睡的价值”可知,它们的价值只是“沉睡”,并没有“失去”。

B项,“对于一些价值不高的工业遗产可以拆除或遗弃”理解错误,由材料一“所谓工业遗产,是指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不同的工业遗产之间,其价值千差万别。对于各方面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应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可知,原文说“工业遗产”本身就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并且只是说“对于各方面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应保护优先”,并未说其它工业遗产“可以拆除或遗弃”。

C项,“绝不能因开发而对工业遗迹进行改造”表述绝对化,由材料三“工业遗产‘以用促保’最重要的目的是重点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艺术、文化价值”可知,“以用促保”也是保护工业遗产价值的一种方式,“绝不能”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

A项,“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文化氛围等条件,‘以用促保’的开发模式才可能取得成功”错误,“只有……才……”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由材料三“就山西省阳泉三矿工业遗产的开发而言,因不具备这些经济、文化及区位优势”“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方面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是遗产保护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省、市两级政府可以在财政规划方面给予阳泉三矿保护项目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还需制定一整套优惠政策以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民众加入到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来”可知,山西省阳泉三矿工业遗产的开发在不具备此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别的方式也可能取得成功。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

B项,“曾经是连片的采煤塌陷区的江苏徐州潘安湖,通过对采煤塌陷破坏的土壤进行重构,恢复土地生态调节功能,脱胎换骨为‘城市之肺’”错误,材料二核心观点为“去芜存菁”,

由材料二“而去芜存菁的过程,也就是删繁就简的过程”可知,潘安湖的改造是“重构”“脱胎换骨”,而不是去除部分后有所保留,所以不能体现工业遗迹的“去芜存菁”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把握文章结构层次,首先要通读文章,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依据意思划分层次。也可以从标题入手,以主题为先导,捕捉关键句,尤其需要注意主旨句、观点句、概括句、段落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以及标志层次的关键词等。

题目要求简要分析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的特点,首先应概括材料以每个段落的内容,然后依据各段内容之间的关系确定论证的层次结构即可。第一段由“如果能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工业遗产,让其由‘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变,……还能唤醒沉睡的价值。如何变‘锈’为‘秀’,让工业遗产不再‘沉睡’”可知,主要提出要唤醒工业遗产的价值,让它不再“沉睡”。由段首句“首先,需要对工业遗产进行甄别区分”可知,第二段写对工业遗产进行甄别区分,由段首句“其次,要挖掘历史底蕴,赋予文化内涵”可知,第三段写工业遗产的重新开发和利用,要挖掘历史底蕴,赋予文化内涵。由“让其不再‘沉睡’,需要审慎、巧妙地进行加减法设计,留住工业时代的‘锈色肌理’,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可知,第四段总结让工业遗产不再“沉睡”的做法。 由第一段“如何变‘锈’为‘秀’,让工业遗产不再‘沉睡’?”提出问题,到二、三两段分层论述解决办法,到第四段再次总结做法,因而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由“首先”“其次”两词可以看出二、三两段采用了并列结构。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实际上是在考查考生阅读文本内容以及联系社会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注意不要脱离文本来谈自己的见解。

题目提出联系家乡进行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结合材料三,就工业遗产如何保护和利用,向当地政府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解答问题时要注意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结合材料三”“就工业遗产如何保护和利用”“向当地政府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来作答。

由“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方面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是遗产保护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可以看出,要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就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资金保障。

由“从城市发展的大局出发,应将这一保护项目上升到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的高度。只有做到了系统化、前瞻化,这项工作才能真正与城市发展融合起来”可以看出,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就要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使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相融合。

由“工业遗产‘以用促保’最重要的目的是重点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艺术、文化价值,而不是将工业遗产通过‘经济开发’的方式变为盈利的工具,使工业遗产的开发充溢商业气息”可以看出,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重在保护、利用,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

由“该项目的顺利建设与推进还需尽快出台与此相关的保护、开发、再利用的地方性法规,以免在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因法律法规的缺失而导致保护主体不明、技术规范缺失、责任主体不确定等问题的出现”可以看出,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还要出台保护、开发、再利用的地方性法规,明确各方责任。

录入时间:2021-02-15 10: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