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劳动造就美德·李义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题,15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真正自由的勞动将构成人的第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勤勉而高效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都特别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过程,在根本上,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然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有效,那么,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出现普遍的困乏。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无法实现。

因此,劳动需要技艺。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德。一旦某人作为劳动者而开始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动”,即技艺精湛的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使得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需要认真地钻研、反复地练习,探索有效的途径,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发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的合作,不与他人保持团结,不积极参与既有的分工与协作,不愿作出相应的奉献和适当的牺牲,那么,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社会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团结和社会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个体与群体之间都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

(摘编自李义天《劳动造就美德》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活要求,故需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间物质变换过程。

B. 劳动者在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技艺精湛的劳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C.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劳动者只有与他人团结协作,作出一定的奉献牺牲,才可能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

D. 在现实的劳动要求驱使下,劳动者自觉参与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从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论述,揭示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心论点。

B. 文章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

C. 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D. 文章多处引述名人的言论或观点,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动不仅是人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人之为人自由本质的途径。

B. 高超、精湛的技艺不仅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美德。

C. 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

D. 涂尔干指出,劳动者将会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成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

下载Word版试题
《劳动造就美德·李义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项,“从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说法不正确。由原文“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可知,是“更可能形成”,说的只是一种可能。D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错误。文章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第一段总说“劳动……造就美德”,二三段论述在提升劳动技艺过程中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四至六段论述劳动分工与协作过程中培养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C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A项,正确。

B项,“高超、精湛的技艺不仅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错误,由原文“然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可知,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基本的技艺”,而不是“高超、精湛的技艺”,选项偷换了词语。B错误。

C项,“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错误,由原文“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可知,“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

D项,“涂尔干指出”理解有误,结合原文语句“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意义”可知,涂尔干说的是劳动者的主观意识与感受,而并非“涂尔干”自己的观点,选项曲解文意。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录入时间:2021-01-30 09: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