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红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这样好的人行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

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

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中国人来混在这些卷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卷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1936年5月

1. 简析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 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3. 请你说说文章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标题的理由。

4. 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下载Word版试题
《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①环境描写,写出春天到来,天气和暖,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②由物及人,写出天气和暖后,街上行人的热闹和欢笑。③结构上,生机热闹的春天气象,为后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做铺垫。④主题上,和暖温馨的春天与下文悲惨世界构成强烈的反差,为表达作者悲悯主题服务。   

2. 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写出春天的舒适和令人沉醉。或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听着,听着吧”,强调作者听到的声音,自然引出下文对声音的进一步描写。②以短句式为主,语调轻快,传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③运用动作描写,“坐”“闭”“陷”,写出我对和暖春到来的喜悦和享受。(这样和谐的春天的氛围和下文苦难的歌唱声形成鲜明反差和强烈对照。)④多非主谓句或省略句(省略主语),使语气急促,表达对春的欣喜之情。   

3. ①富有诗意,引发人们对美好春天的想象。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一语双关,既指春天的和暖和盎然生机,同时“春意”又具有象征义,和文章主题相契合,表达作者对人世间的温暖春天的向往,期盼人们能够摆脱苦难。   

4. ①“快乐的人们”,如汪林等人,生活富裕,不计冷暖;爱情甜蜜,不知苦涩;激情满怀,抗衡四季。他们的快乐是不分季节的。②“哀哭的人们”,如叫化子,一个寒冬足以使其陷入饥饿和死亡,即便是日渐和暖的春天也温暖不了他们。他们的苦难是周而复始的,逃不开四季的。③写出作者对世态人情的洞察和对人们悲苦生活的感伤。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简析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主题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抓住“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蹿着芽”“冒着气”“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声”“传播春天的感觉”“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等分析,写出春天到来,天气和暖,街上行人的热闹和欢笑,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是一段环境描写的内容。写春天到来时春意盎然的景象,结构上是为了衬托下文不幸的人的悲惨。结合“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后文“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分析,都是表现那些不幸的人们的痛苦。和暖温馨的春天与下文悲惨世界构成强烈的反差,为表达作者悲悯主题服务。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分析语言特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语言本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通过比较、选择予以定性,积累常见的语言特色的词语。此外需要注意表达技巧的分析。抓住“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分析,运用排比修辞,写出了春给人们带来的舒适感。抓住“听着,听着吧”分析,运用反复手法。结合后面内容“‘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等分析,引出下文对声音的进一步描写。结合“坐”“闭”“陷”等分析,这是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对春天的喜爱和享受。这样和谐的春天的氛围和下文苦难的歌唱声形成鲜明反差和强烈对照。多用短句,省略主语,使语气急促,表达对春的欣喜之情。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本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你说说文章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标题的理由”,可以从表达效果、写作手法、内容主旨等方面分析标题的妙处。特别是对运用了比喻或象征手法的文题既要答出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答出它的深层含义。而且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来探究文题的妙用,这样答来,角度才全面,答案才规范。文中用了多情的笔触描摹北方三月的春天美景,富有诗意,引发人们对美好春天的想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以“春意挂上树梢”为题,就是让人们感悟到春意只是自然界略有春意而已,是挂着的,是飘渺的,我们的现实社会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引起人们思考我们社会的前途,国家的前途,不幸人们乃至我们整个中国人们的前途命运的思考。当时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在中国的国土上出现许多不合的有悖于国家民族的丑陋现象,就是外国的入侵。标题含蓄蕴藉,有力地突出文章中心,而且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原因。结合“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中国人来混在这些卷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等分析,“快乐的人们”,如汪林等人,不计冷暖,激情满怀,抗衡四季。他们的快乐是不分季节的。结合“‘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等分析,“哀哭的人们”,如叫化子,一个寒冬足以使其陷入饥饿和死亡,即便是日渐和暖的春天也温暖不了他们。春天虽已至,但并非是人人都能感受到春的气息。它还喻指北方的人们依旧生活在冬天,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写出作者对世态人情的洞察和对人们悲苦生活的感伤。

录入时间:2021-02-19 09: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