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冯婷》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们通常以“社会转型”来描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所谓社会转型,就是从传统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变。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生产过程(包括劳动方式和生产组织)的科学化、产业构成的非农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是基本动力,而由此带动的社会生活形态上的城市化则是最显著的外在表征。如果我们将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看作是一种“乡土文明”的话,那么,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则正在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城市文明”的时代。

②对费孝通“乡土中国”这一概念的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它单纯理解为一个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概念,而没有将它看作是描述中国整体社会的概念。实际上,在费先生这里,与“乡土社会”对应的不是空间形态意义上的城市社会,而是历史序列上的“现代社会”,费先生用“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所要刻画的,是不同于现代社会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社会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是一种独特的乡土型文明形态。就如同现代社会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并不仅仅限于城市,这种独具中国特点的传统“乡土文明”形态也不仅仅限于中国乡村,而是笼罩于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

③但是,无论你是主动告别还是恋恋不舍,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独具特色的传统“乡土文明”已无可避免、无可挽回地成为了或正在成为明日黄花,今日的我们己无可选择地进入了“城市文明”主导的时代。这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提升必然带来产业的集中,而产业的集中,结合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必然带动人口向产业集中地大规模集聚,进而带来城市的扩张。这一过程,无论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中国自身看,都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必然进程。

④在传统乡土社会,一方面城乡联系本身并不紧密;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乡村是本位,而且相对独立,不依赖于城市,而并非生产基地的城市则反过来完全依赖于乡村。但现代社会的城乡关系则截然不同,一方面,由于现代市场以及更为直观可感的交通、通讯技术的纽带作用,城乡联系变得异常紧密;另一方面,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之后,城市在城乡关系中便取得了几乎绝对的主导地位,从而必然地发挥出对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而且,只要承认经济运行的形态方式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其他各个方面,那么,城市的这种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也必将及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⑤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运行方式必然是围绕着城市而组建起来的,今天我们的乡村振兴只能顺应而不可逆这个基本历史趋势而展开。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是(即使不是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文明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乡村融入城市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程。

(摘编自冯婷《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文明是在社会发展客观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文明形态,决定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B. 城市文明是独具中国特点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覆盖城市、乡村在内的整个社会。

C. 城市文明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是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提升带来的必然结果。

D. 城市文明是现代文明的表征,在乡村振兴中只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就定能取得成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乡村振兴”为写作目的,着重论述了城市文明是一种必须顺应的历史趋势。

B. 文章着意厘清人们对“乡土中国”的错误认知,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

C. 文章提到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概念,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对城市文明的论述。

D. 文章论述传统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在城乡关系上的不同时主要从联系性和独立性着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正进行着由乡土文明到城市文明的转型,乡村受到城市的重塑和辐射作用,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

B. 我们被带人城市文明时代,与当今中国产业的集中和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带来的人口大规模向产业聚集地聚集有关。

C. 在当今中国,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城市文明时代这一背景,在城乡一体的视野下统筹规划。

D. 荆州鼓励企业到农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宜昌依托旅游城市底蕴发展乡村旅游,这些举措都和本文的理念相符合。

下载Word版试题
《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冯婷》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A项,“决定了中国的社会转型”是错误的。由原文“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生产过程(包括劳动方式和生产组织)的科学化、产业构成的非农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是基本动力,而由此带动的社会生活形态上的城市化则是最显著的外在表征”可知,“城市文明”是社会转型的体现,而不能决定中国的社会转型,逻辑错误。

B项,“独具中国特点”是错误的。由原文 “就如同现代社会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并不仅仅限于城市,这种独具中国特点的传统‘乡土文明’形态也不仅仅限于中国乡村,而是笼罩于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可知,城市文明是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共性。

D项,“就能取得成效”是错误的。“只要……就……”表述绝对化。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是错误的。是为了论证乡土文明和城市文明一样都“笼罩”整个中国社会,乡土文明不限于乡村,城市文明也不限于城市。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于文无据,原文倒数第二段为“城市的这种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也必将及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故选A。

录入时间:2021-02-21 09: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