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鱼鳞瓦·周华诚》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鳞瓦

周华诚

开车去何田乡,一路越往深山里走,越觉得山清水幽。

白墙黑瓦,零星隐现于远处山林里。真是好风景。我忍不住在路边停车,远望河对面那林间的老屋,看那白墙与黑瓦,层层叠叠鱼鳞瓦构成的屋顶,斑驳的样子,真美。

我喜欢鱼鳞瓦。

在浙西南乡间,这样的瓦曾经随处可见。童年时候,我们坐在瓦下听风。风是从山巅松林吹起来的,经过山涧,掠过鸟的翅膀,遇到一座屋脊,顺势栖落,继而从瓦隙间钻进来。风钻进来的时候,打了一个长长的唿哨。

天井是风的大门,夏夜我们坐在天井里,仰头就是满天星斗,夜空湛蓝。月光如水,浸过天井,风在天井四面打着回旋,所有的燠热一下子被带走。

去年我到“五峰拱秀,六水回澜”的古老徽州,特意去看了好几座老民居。那些房子栉风沐雨,显出古朴雅致的样子,在时光里静默,并且静默如谜。我在天井拿把竹椅躺下来,不一会儿,居然睡着了。

天井里,有兰花开放,递出馨香。

这样的屋顶如今已不多见了。我在童年时经常遇到。杉木的檩子架在墙上,细密的椽条架在檩子上。一片片瓦排着队,肩并肩,手拉手,重叠着从屋脊一直排布到屋檐。单独的瓦片,本来最为简单的几何造型,因为群体的构成而造就了奇迹,仰放则为谷,反覆而成峰,峰谷相连,山意起伏。这样的屋顶,呼应着远处的山林,近处的树影,也呼应着鸟的翅膀,风的足迹。

风在瓦隙间掠过,有如带笛行走。

急雨敲瓦,更有激昂之声。壁如盛夏时的暴雨来临,风携带着雨,哗,一阵急,哗,一阵缓,可以听见雨的脚步,在瓦背上奔跑。一忽儿过来,一忽儿过去。声声切切,似万马千军。

这样的老屋顶下,宜弹一曲古琴听。

尤其是在下雪之后。雪落江南,不像落在东北那么恣意,那么狂野。雪在江南是克制的,下了一夜,就不下了。或者,在瓦上铺了半尺,最多不过一尺。于是太阳出来,雪水融化,雪水沿着瓦隙滑到檐边,滴答滴答,敲打在石阶上,冰凌也在屋檐下越挂越长。

雪铺在瓦上。黑瓦不见了,代之以一片素净。雪让屋顶变得温柔起来。雪让整座村庄变得像一个童话。

四季里,在鱼鳞瓦屋顶下可以看见:

青草、竹林,茶园、花朵、紫云英、银杏、板栗。

可以听见:

山歌、号子、鸟鸣、鸡叫、蛐蛐声声,月光如流水潺潺流淌。

有一年,我去高田坑村,看见那么多的完整的夯土墙与黄泥屋。黄泥屋的屋顶,就是成片的鱼鳞瓦。秋意真浓呀,在高田坑,村民们把秋天丰收的辣椒用竹匾盛起,搁在这样的瓦背上晾晒,秋天的阳光打下来,整座村庄都是温暖的颜色。

那样成片的鱼鳞瓦屋顶,真是珍贵呀。

只有在这样的大山深处。这些朴素的民宅才得以穿越时间保存下来。这些房子都凝聚着村民的生活智慧,也收集着每一户人家的悲喜日常。而今大多数人已经搬离,有的进了城,有的搬进了山下的楼房,但是这些房子还在,那些逝去的旧日时光也依然还在。

这样的瓦顶,早已被吴冠中画进他的江南中。青山老树,屋舍俨然。乌黑的瓦、洁白的墙,是吴冠中每一幅水墨江南中都有的元素。白墙是虚的,黑瓦是实的,这虚与实之间,已是一整个江南。

我在开化山野间行走,遇见那些白墙黑瓦的老房子时,真想去问一问,他们的瓦是哪里买的,还能买得到吗?我觉得是不容易买到了。

隔着一条河,我看见对岸的山林、炊烟、鱼鳞瓦.就觉得那才是故乡的屋顶。这春雨点点滴滴地落下来,敲打在瓦背上,或者又从屋檐渐渐沥沥成串地落下来,你也一定会觉得,整个江南的乡愁,都在这样的瓦隙间了。

在宁波博物馆,我被墙壁里的旧瓦所打动。设计这座博物馆的是获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王澍。他用了大量的残砖旧瓦,来建这面“瓦爿墙”。“瓦爿”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残砖碎瓦。这座博物馆,用了大约百万块以上的旧砖旧瓦,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等。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地在旧城改造时,到处可见的瓦砾碎片。

你说,为什么,在都市里,建筑师要用残砖断瓦搭建起一个房子呢?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7日20版,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便直打对鱼鳞瓦的喜爱之情,追忆瓦下听风、熟睡、听雨、赏雪的经历,寄托了对故乡风景的无限眷恋,表达了对人与自然融合之境的珍视与向往。

B. 作者描写鱼鳞瓦下的四季,运用了大量的听觉描写,如听到风“打了一个长长的唿哨”,听见“月光如流水潺潺流淌”则运用通感,化视觉感受为听觉感受。

C. 文中写到“这样的瓦曾经随处可见”,又提到在童年时经常遇到,在强调鱼鳞瓦屋顶珍贵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其终将走向没落、被人彻底遗忘的无奈。

D. 文章最后一段向“你”发出问询,如同与每一位读者进行对话,使人读来倍感亲切,目的在于唤起共情,达成读者与作品之间情感的交流。

2. 作者描写鱼鳞瓦时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列举三种并简要分析。

3. 针对文章结尾段的疑问,你的回答是什么?

下载Word版试题
《鱼鳞瓦·周华诚》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①拟人,如“一片片瓦排着队,肩并肩,手拉手,重叠着从屋脊一直排布到屋檐”,生动地写出了鱼鳞瓦紧密排列的样子。②比喻,如“仰放则为谷,反覆而成峰”,形象地展现了鱼鳞瓦的形态。③虚实结合,既有在何田乡所见,又有童年回忆,且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将不同时空的鱼鳞瓦展现在读者面前。   

3. ①体现环保新理念。②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包容。③对旧时光、旧生活方式的追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快速提取文本相关信息,仔细读文本,再细致深入地进行分析。题中C项,“被人彻底遗忘”说法不恰当。文中写白墙黑瓦是吴冠中水墨画中的常见元素,意在表达鱼鳞瓦虽在当代走向没落与消逝,但却留存在艺术作品中,成为中国人寄托乡愁的精神符号,可知并不是“被人彻底遗忘”。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本题的解答,首先要扣住题干所规定的描写对象“鱼鳞瓦”,从文中找出描写鱼鳞瓦的文字、段落,确定答题的区间;其次要明确“艺术手法”的概念,特别强调要注意修辞手法。答案中要有明确、准确的“手法”概念,还要有结合文本的具体分析表达效果。原文“一片片瓦排着队,肩并肩,手拉手,重叠着从屋脊一直排布到屋檐”,赋予鱼鳞瓦人的情态“排着队,肩并肩,手拉手”,是拟人,表达效果是“写出了鱼鳞瓦紧密排列的样子”;原文“仰放则为谷,反覆而成峰”,将鱼鳞瓦比喻成“谷”“峰”,表达效果是“展现了鱼鳞瓦的形态”;文本中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写童年回忆,这是虚写,写在何田乡所见,这是实,虚实相济,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不同时空的鱼鳞瓦。

【3题详解】

本文考查探究写作意图和把握主旨的能力。本题的回答既要联系文本,发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又要不局限于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还要注意联系本文的主旨。文中的“残砖旧瓦”“大多是当地在旧城改造时,到处可见的瓦砾碎片”说明这些已是建筑废料,可分析出“体现环保新理念”;“这座博物馆,用了大约百万块以上的旧砖旧瓦,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等”所用材质是传统建筑常用的,可分析出“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包容”;回忆童年,写何田乡所见,展现不同时空的鱼鳞瓦,表达对它的喜爱眷恋之情,且“但是这些房子还在,那些逝去的旧日时光也依然还在”,可分析出“表达对旧事物、旧生活、传统文化的一种怀念”。

【点睛】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录入时间:2021-02-25 09: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