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山水·李广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水

李广田

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的山水。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总不如平原上坦坦荡荡;住在山圈里的人很不容易望到天边,因为乱山遮住了你们的望眼;万里好景一望收,是只有生在平原上的人才有这等眼福;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却还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为更好看;而大车工东,恐怕也不是你们山水乡人所可听闻。此外似乎还应该有许多理。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呀,我读了你那些山水文章,我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在那里消磨过十数个春秋——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

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欢一拳石啊。那里当然也有井泉,但必须是深及数丈之下才能用桔槔取得他们所需的清水,他们爱惜清水。孩子们巴不得落雨天,阴云漫漫,几个雨点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滋润,一旦大雨滂沱,他们当然要乐得发狂。他们在凡有积水的地方作种种游戏,即使因而为父母所责骂,总觉得一点水对于他们的感情最温暖。有远远从水乡来卖鱼蟹的,他们就爱打听水乡的风物。有远远从山里来卖山果的,他们就爱探访山里有什么奇产。曾经去过远方的人回来惊讶道:“我见过山,我见过山,完全是石头,完全是石头。”于是听话的人在梦里画出自己的山峦。他们看见远天的奇云,便指点给孩子们说道:“看啊,看啊,那像山,那像山。”孩子们便望着那变幻的云彩而出神。平原的子孙对于远方山水真有些好想象,而他们的寂寞也正如平原之无边。

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在这里造起第一个村庄后,他们就已经领受了这份寂寞。他们在这块地面上种树木,种菜蔬,种各色花草,种一切谷类,他们用种种方法装点这块地面。多少世代向下传延,平原上种遍了树木,种遍了花草,种遍了菜蔬和五谷,也造下了许多房屋和坟墓。但是他们那份寂寞却依然如故,他们常常想到些远方的风候,或者是远古的事物,那是梦想,也就是梦吧,因为他们仿佛在前生曾看见些美好的去处。他们想,为什么这块地方这么平平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些高低呢。他们想以人力来改造他们的天地。

你也许以为这块平原是非常广远的吧,不然,南去三百里,有一条小河,北去三百里,有一条大河,东至于海,西至于山,俱各三四百里,这便是我们这块平原的面积。这块地面实在并不算广漠,然而住在这平原中心的我们的祖先,却觉得这天地之大等于无限。我们的祖先想用他们自己的力量来改造他们的天地,于是他们就开始一件伟大的工程。农事之余,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凡是这平原上的男儿都是工程手,他们用锨,用锹,用刀,用铲,用凡可掘土的器具,南至小河,北至大河,中间绕过我们祖先所奠定的第一个村子,他们凿成了一道大川流。我们的祖先并不曾给我们留下记载,叫我们无法计算这工程所费的岁月。但有一个不很正确的数目写在平原之子的心里:或说三十年,或说四十年,或说共过了五十度春秋。先生,从此以后,我们祖先才可以垂钓,可以泅泳,可以行木桥,可以驾小舟,可以看河上的云烟。你还必须知道,那时代我们的祖先都很勤苦,男耕耘,女蚕织;所以都得饱食暖衣,平安度日,他们还有余裕想到别些事情,有余裕使感情上知道缺乏些什么东西。他们既已有了河流,这当然还不如你文章中写的那么好看,但总算有了流水,然而我们的祖先仍是觉得不够满好.他们还需要在平地上起一座山岳。

一道活水既已流过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庄之东,我们的祖先就又在村庄的西边起始第二件工程。他们用大车,用小车,用担子,用一切可以盛土的东西,运村南村北之土于村西,他们用先前开河的勤苦来工作,要掘得深,要掘得宽,要挖掘出来的土都运到村庄的西面。他们又把那河水引入村南村北的新池,于是一曰南海,一曰北海,自然村西已聚起了一座十几丈的高山。然而这座山完全是土的,于是他们远去西方,采来西山之石,又到南国,移来南山之木,把一座土山装点得峰峦秀拔,嘉树成林。年长日久,山中梁木柴薪,均不可胜用,珍禽异兽,亦时来栖止,农事有暇,我们的祖先还乐得扶老提幼,携酒登临。南海北海,亦自鱼鳖蕃殖,频藻繁多,夜观渔舟火,日听采莲歌。先生,你看我们的祖先曾过了怎样的好生活呢。

我离开那平原已经有好多岁月了,我绕着那块平原转了好些圈子。时间使我这游人变老,我却相信那块平原还该是依然当初。那里仍是那么坦坦荡荡,然而也仍是那么平平无奇,依然是村落,树木,五谷,菜畦古道行人,鞍马驰驱。你也许会问我:祖先的工程就没有一点影子,远古的山水就没有一点痕迹吗?当然有的,不然这山水的故事又怎能传到现在,又怎能使后人相信呢。这使我忆起我的孩提之时,我跟随着老祖父到我们的村西——这村子就是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子,我那老祖父像在梦里似的,指点着深深埋在土里而只露出了顶尖的一块黑色岩石,说道“这就是老祖宗的山头。”又走到村南村北,见两块稍稍低下的地方,就指点给我说道:“这就是老祖宗的海子。”村庄东面自然也有一条比较低下的去处,当然那就是祖宗的河流。我在那块平原上生长起来,在那里过了我的幼年时代,我凭了那一块石头和几处低地,梦想着远方的高山,长水,与大海。

1.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开篇以“平原之子”近乎嫉妒的口吻奚落了江南山水的“不可爱”之处,实则意在以抑达扬,激发读者的思考。

B. 与描写江南山水的文章中常见的夸饰不同,作者以纪实的笔法叙写了平原上悲欢喜忧的现实,平实中自有勾人心魄处。

C. 本文与一般的写景状物散文不尽相同,阅读时可将其看作一篇借漫谈山水来唤起人们关注和召回人生本真的哲理散文。

D. 本文在构思上颇具匠心,时而描摹现实,时而追溯历史,使文章摇曳多姿,便于表现作者情感上的微妙变化。

2. 请简要概括平原上孩子们的生活状态。

3. 请简要探究本文在行文上的特点。

下载Word版试题
《山水·李广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物质上:居住环境平平无奇,水资源匮乏。精神上:内心寂寞,娱乐生活较少,孤陋寡闻,向往山水。   

3. ①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文章将对现实的描摹与对历史的追溯穿插,使行文灵动,引人入胜。②叙事角度: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互叙事,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情感交流,易感染读者。③行文线索:文章双线索并行,巧妙穿插平原上的生活及作者对平原的情感变化,使行文更紧凑,情感真挚动人。④文体特点:形散神聚,本文围绕“山水”说古论今,表达了对家乡、祖国的热爱。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与描写江南山水的文章中常见的夸饰不同”错误。作者叙写历史上的传奇故事,先祖们在平原上据土造山,引水成海,而后“夜观渔舟火,日听采莲歌”,也明显带有夸饰成分。故选B。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分析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简要概括平原上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结合“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欢一拳石啊。那里当然也有井泉,但必须是深及数丈之下才能用桔槔取得他们所需的清水,他们爱惜清水”“那里仍是那么坦坦荡荡,然而也仍是那么平平无奇,依然是村落,树木,五谷,菜畦古道行人,鞍马驰驱”分析,平原上孩子们居住环境平平无奇,水资源匮乏。结合“孩子们巴不得落雨天,阴云漫漫,几个雨点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滋润,一旦大雨滂沱,他们当然要乐得发狂”“总觉得一点水对于他们的感情最温暖”“有远远从水乡来卖鱼蟹的,他们就爱打听水乡的风物……孩子们便望着那变幻的云彩而出神。平原的子孙对于远方山水真有些好想象,而他们的寂寞也正如平原之无边”分析,平原上孩子们内心寂寞,娱乐生活较少,向往山水。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结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行文特点,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行文结构:前呼后应、作铺垫、埋伏笔、浑然天成等。行文语言:行云流水、简洁洗练、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清新质朴等。行文技巧: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即景生情、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结合“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在这里造起第一个村庄后,他们就已经领受了这份寂寞”“一道活水既已流过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庄之东,我们的祖先就又在村庄的西边起始第二件工程”“我离开那平原已经有好多岁月了,我绕着那块平原转了好些圈子。时间使我这游人变老,我却相信那块平原还该是依然当初”“我在那块平原上生长起来,在那里过了我的幼年时代,我凭了那一块石头和几处低地,梦想着远方的高山,长水,与大海”等分析,文章将对现实的描摹与对历史的追溯穿插,虚实结合。结合“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却还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为更好看,而大车工东,恐怕也不是你们山水乡人所可听闻”等分析,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互叙事,易感染读者。结合“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欢一拳石啊”“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在这里造起第一个村庄后,他们就已经领受了这份寂寞。”“一道活水既已流过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庄之东,我们的祖先就又在村庄的西边起始第二件工程”“我离开那平原已经有好多岁月了,我绕着那块平原转了好些圈子。时间使我这游人变老,我却相信那块平原还该是依然当初”“我在那块平原上生长起来,在那里过了我的幼年时代,我凭了那一块石头和几处低地,梦想着远方的高山,长水,与大海”等分析,文章双线索并行,围绕“山水”说古论今,表达了对家乡、祖国的热爱。

录入时间:2021-02-25 1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