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风景在哪里·方方》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景在哪里

方方

华林一直在寻找他的风景。有如四月影会那样,他想拍出让别的人怦然心动的照片。但华林一直没有找到。每次去看别人的摄影作品,他都有窒息感。他无法加入同行们的交谈,只能自己踱到一边,甚至是在一个角落里,他才能够呼吸。他不知道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再怎么做,他只觉得自己已经尽了心力,心里却没有满足。

有一天华林去美术学院看一个法国人的摄影展览。那个法国人选择的主题是三峡,这是摄影家们拍烂了的选题。华林先以为这样的摄影展览只是一个法国人讨好中国当局而已。可是当华林站在那些作品面前时,他有点傻了。惊讶得嘴巴都拢不上去。照片是黑白的,那的确是三峡,但那却不是中国人常态眼光中的三峡。建筑工地的材料和现场,从质地到图形,经过了这个法国人的眼睛和心灵,全都变成了艺术。它们从他的镜头里走出来,走到了墙面上,那么淡定,却又那么富于激情。华林从上面看到了一个灵魂,一个无拘无束的灵魂。面对这些作品,华林知道,在他的家里,他已经是人才了,可是在摄影界,他却还只是一个小虫子。

华林有些沮丧,甚至很烦。回家时,他便去了嘉诺撒小教堂。

小教堂依然华丽地颓废着。阳光落在墙面浮雕的人字花案上。那地方已经被太阳照过一百年。4把墙上的“人”字照得沧桑满是,却没有挥发掉它的美丽。一百年的光照和一天的一模一样。孤单的时候,华林常会坐在那里呆看着阳光一寸寸寂静地移动,自己的心便在这寂静的移动中安宁。

现在,华林像以往一样小坐着,像以往一样看着阳光的移动,但他的心却无法沉静。他想:自己怎么会那样缺乏灵感缺乏创造缺乏才华呢?为什么别人的心都像明镜一样,只要有一线阳光就会光芒四射?而他的心怎么就只像是锈在胸里的一个零件,任凭阳光如何照耀,非但没有光泽,甚至连一点活力也没有?

嘉诺撒小教堂旁芳草萋萋,风吹时发出轻微的簌簌声。这声音让苦闷的华林更加地沉醉在自己的苦闷中。

晚上,华林去找吴老师。他向吴老师倾诉他的苦闷。吴老师正隔三岔五地下乡拍摄有关楚文化的民间器物,心思不在华林身上。华林看出吴老师的心不在焉,心里掠过几丝失望。吴老师读出了华林的情绪,忙又带着歉意地说,像你这样,应当属于瓶颈时期。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华林说,可是我应该怎样走出这个瓶颈,到达属于我的开阔地呢?吴老师没有回答。

华林只好告辞。吴老师送华林出家门时,见华林满脸忧伤,心有不忍。知道华林是真爱摄影,真想出好作品,而不只是玩玩。吴老师便给华林提了个建议。吴老师说,华林你不妨到清江边走走,拍拍土家人的跳丧,去感受一下人类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迸发出的激情。

华林的心里就像黑房间被人拨了下开关,突然明亮了起来。

第二天,华林带着他的数码相机,来到了清江边。

一大清早,晨雾下的清江朦胧不清得很。但彼岸的山影,此岸的石壁,江上的水汽,草上的露珠,很是让华林陶醉。更兼四周空无一人,鸟飞过去翅膀扇动的声音都有呼啦啦的意味,天地间恍若只有华林一个。华林一下子就找到了盘古的感觉。

头天刚下过大雨,对岸的山梁便绿得出水,披在山上的天空也跟洗过一样了。华林有些兴奋。

他在石上跳上跳下,寻找各种角度。一直拍到雾散云开,整个清江都袒露在他的面前。

清江敞开的样子,比它朦胧着更加漂亮。华林在这份敞开中看到了清江的细节。石头是静的,但流水让它有了动感。水是透明的,但山色将它染出颜色。华林读的是中文系。华林想,清江不是诗,诗朦胧着更有味道;清江是小说,小说靠清晰生动的细节才好看。若沿着清江由头走到尾,一部曲折有致血肉鲜明的长篇小说就出来了。

华林拍着想着,就有些累。他看到江边有块平整的石头,于是坐过去休息。石头比床更大,华林索性躺了下来。清澈的清江水便喧闹着从他头顶流过去,声音在空旷的山间,有如絮语有如低吟。这时候华林觉得像是他在家的时候,清早躺在床上,听早起买菜的婆婆嫂子们相互搭腔问候一样,很亲切,很温和。

阳光就落在了他的肚子上,胃也暖和着。

(节选自《春天来到昙华林》)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的最后写道,“阳光就落在了他的肚子上,胃也暖和着”,表明华林已经从阴影当中走出来了,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艺术的启示,变得自信起来。

B. 华林每次去看别人的摄影作品,都感到窒息。这是因为别人的作品比他的好。他找到了艺术上的差距之后,就到小教堂去寻找灵感。

C. 吴老师建议华林去拍土家人的跳丧,感受人类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迸发的激情。但第二天华林在清江边享受了一番美景,这比看到土家人的跳丧更有吸引力。

D. 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主人公华林正处于事业的瓶颈时期的苦闷和彷徨,表明艺术工作者在增强自己艺术修养的同时,更要贴近生活,感悟生活。

2. 文章划线部分是有关嘉诺撒小教堂和清江的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3. 小说题为“风景在哪里”,华林找到了他的风景吗?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下载Word版试题
《风景在哪里·方方》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①嘉诺撒小教堂寂静、沧桑、芳草萋萋,风声簌簌,衬托华林心情的不宁静与苦闷。②晨雾的清江朦胧不清,空旷无人,让华林进入如诗如梦的艺术境界。③雾散云开的清江更加漂亮,动静有致,让华林感到亲切而温暖,从而找到精神的归宿。   

3. 示例一:华林找到了他的风景。①华林寻找风景的目的是突破事业发展的瓶颈状态,实现艺术追求上的成功之道。②他遵循吴老师的建议来到清江,在美丽的清江感受到自然的大美,发现清江是“一部曲折有致血肉鲜明的长篇小说”,能找到“清晰生动”的艺术“细节”。

示例二:华林没有找到他的风景。①华林寻找风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艺术创作的激情与活力,吴老师建议他去拍土家人的跳丧,感受“人类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迸发出的激情”。②华林来到清江并没有看到、拍到“土家人的跳丧”,更谈不上感受“人类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迸发出的激情”。

示例三:华林在精神上找到了他的风景,但在艺术创作中尚未找到。①清江美丽的景色给予华林精神上的抚慰,让他苦闷的心情得以释怀。②文中没有文字提示他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在创作的道路1上他仍需要继续探索。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艺术的启示,变得自信起来”,不准确,有故意拔高之嫌,只能说他获得了心灵的安慰,不再沮丧、烦闷。

B项,“就到小教堂去寻找灵感”属于曲解文意,他是去寻找心灵的安慰。

C项,“这比看到土家人的跳丧更有吸引力”错误,于文无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应关注环境描写的具体内容及其情节、人物、主旨的关系。比如从内容上看,三处环境描写,各有特色,也是为了衬托林华三个不同的情绪。①“芳草萋萋,风吹时发出轻微的簌簌声”,嘉诺撒小教堂寂静、沧桑、风声簌簌的风声,衬托华林心情的不宁静与苦闷。②“清江朦胧不清得很。但彼岸的山影,此岸的石壁,江上的水汽,草上的露珠,很是让华林陶醉”,清江的朦胧,空旷无人,表达华林陶醉于如诗如梦的艺术境界。③“清澈的清江水便喧闹着从他头顶流过去,声音……有如絮语有如低吟”,清江雾散云开,更加漂亮,有动景、有静静,表达了林华找到精神的归宿后温暖的情感。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问题探究与阅读鉴赏的能力。学生要依据文本,进行艺术的鉴赏与评价。

答题要围绕“华林的风景”“找到”等关键词,从作品中去寻找对应的描写内容进行分析说明。“他的风景”可以理解成突破事业发展的瓶颈状态、激发艺术创作的激情与活力、在精神上的风景兼有艺术上的风景。

“是否找到”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探究,“华林读的是中文系。华林想,清江不是诗,诗朦胧着更有味道;清江是小说,小说靠清晰生动的细节才好看。若沿着清江由头走到尾,一部曲折有致血肉鲜明的长篇小说就出来了”可得出在艺术上找到了风景。

“华林你不妨到清江边走走,拍拍土家人的跳丧,去感受一下人类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迸发出的激情”,后来华林并没有拍到“土家人的跳丧”,更谈不上感受“人类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迸发出的激情”,可得出在精神上没有找到风景。

可以结合文章内容,“阳光就落在了他的肚子上,胃也暖和着”,另外文中没有文字提示他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总结概括华林在精神上找到了他的风景,但在艺术创作中尚未找到。

录入时间:2021-02-25 10: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