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京剧艺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

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那刚柔相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

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果如此,自觉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会有神来之笔,提挈全片,摄影作品自会有了灵魂、灵动和灵气。

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做功课,包括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点和出彩在何处,即哪时眼睛最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具魅力等。同时,进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

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心灵、外愉耳目之美。单从表演之美观察,它是写意之美、虚拟之美、程式之美与夸张之美的集成,是京剧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要素,也是对京剧摄影艺术如何升华的挑战。

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画外”有志于京剧摄影艺术的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需要向京剧演员学习,以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念为鞭策,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冲动,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京剧舞台上,剧中人表现的美就像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拓宽了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B. 优秀京剧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从而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的感情。

C. 技术精湛的摄影家只要多做功课并且随机应变,就可从容得神来之笔。

D. 京剧艺术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文化传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京剧摄影要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也需画外功。

B. 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

C. 文章在论证中用较多文字阐述京剧表演形和眼的瞬间,突出了剧场抓拍的难度。

D. 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将两种艺术之美进行类比论证,强调京剧摄影不能急于求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摄影家需抓拍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才能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

B. 京剧摄影家需向京剧演员学习,学习他们刚柔相济的表演美,这也是“画外功”

C. 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的运用,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技术并不属于“画外功”。

D.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京剧摄影家抓拍京剧表演形的瞬间和眼的瞬间也需一种“画外功”。

下载Word版试题
《京剧艺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拓宽了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错误,由原文第三节“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可知,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空间的是摄影者的抓拍;

C项,“技术精湛的摄影家只要多做功课并且随机应变,就可从容得神来之笔”错误,“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从容得神来之笔”的条件并非仅仅是“多做功课并且随机应变”;

D项,“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文化传统”错误,由原文倒数第二节“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可知,“真实展现”不当。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将两种艺术之美进行类比论证”错误,原文最后一节中“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可知,最后一节运用了类比论证:但原文倒数第二段只是阐述京剧艺术的美,没有采用类比论证。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学习他们刚柔相济的表演美”错误,由原文最后一节“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画外’”可以知道,京剧摄影家并不需要学习京剧刚柔相济的表演美。

故选B。

【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录入时间:2021-02-27 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