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提升文艺原创力要杜绝怪诞和平庸·叶青》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原创力是具有独一性的文艺创新能力,它基于文艺家对生活与现实的全新思考和把握,并有着创造性的艺术呈现。提升文艺原创力是推动当代文艺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前提。而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提升文艺原创力意义重大。

提升文艺原创力必须杜绝平庸,拒绝重复。黄庭坚有言:“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艺创作就需要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当代文艺产品,如文学、影视、音乐、绘画乃至更广泛的文化产品,要成为精品,要拥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能量,就必须把创新理念贯穿文艺生产的各个方面。文艺创新不能凌空蹈虚,艺术之花需绽放在历史与现实的沃土上。伟大的作品具有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的把握。文艺家对历史与现实的全新视角与观照是形成文艺原创力的关键。历史与现实为文艺创新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原创资源,当代文艺实践也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当代文艺工作者有着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创新机遇,但只有具备足够的文化定力和审美独立性,坚定对民族、国家、时代的文化自信,并将民族的审美特性融入个人的艺术追求中,才能超越前人,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如果在文化自信上出现问题,在美学追求上出现动摇,一切以被外国人接受或者以市场热捧为追求,就不可能创作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精品力作。

文艺创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更不能执着于虚妄怪诞。在文艺创作中,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与追求怪诞、故弄玄虚有着本质的不同。大胆创新之作,能够在前人的成就中探索艺术的未知领域,在题材、风格、手法、形式上突破固有规则,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艺术高度。但怪诞之作并无真诚的艺术追求,表面上大胆新颖,实质上难以掩饰内心的不自信。中国书法史上,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怀素,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明代的董其昌……一代代的书法大家就像跑着“接力赛”,走正道,有耐力,在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出自家面目,登上书法艺术高峰。他们的身上,体现着不懈的创新努力。但当代一些所谓书法家,把书法创新等同于笔墨杂耍,刻意求新求怪,哗众取宠,偏离了中国书法本质规律。这种现象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也有不同表现。

只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以持续不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为敏锐而全面地反映时代、引领时代,从而更好地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有效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文艺产品在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先机,收获赞誉,从而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耸立起文艺创作新的“高峰”。

 (摘编自叶青《提升文艺原创力要杜绝怪诞和平庸》)

1. 下列关于文艺原创力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原创力是文艺家在对生活与现实的全新思考和把握的基础上,在作品中真实反映生活与现实的文艺创新能力。

B. 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艺原创力的重要保证,形成文艺原创力是文艺家对历史与现实的全新视角与观照的关键。

C. 提升文艺原创力需要创新,只要具备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创新机遇,以及足够的文化定力和审美独立性,就能超越前人。

D. 提升文艺原创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指明了一条道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点出文艺原创力的概念,中间阐明提升文艺原创力的注意事项,最后强调提升文艺原创力的作用。

B. 第二段引用黄庭坚的名言,从文艺家创作的角度来论证,是为了说明文艺创新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C. 文中通过对比古代一些书法大家和当代一些所谓书法家创作上的不同追求,强调提升文艺原创力不能执着于虚妄怪诞。

D. 文章从两方面对如何提升文艺原创力加以论述,在行文中还指出了提升文艺原创力与增强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为精品的文艺产品往往弘扬了创新精神,把创新理念融入其中,并且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深刻把握住个体、民族、国家命运。

B. 艺术家如果在文化上比较自信,坚持美学追求,那么就不会出现以被外国人接受或者以市场热捧为追求的情况,从而创作出精品。

C. 书法上出现的追求怪诞、故弄玄虚的创作歪风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也有,这种做法偏离了艺术的本质规律,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创新。

D. 要使我国文艺产品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优势就要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反映、引领时代,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有效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

下载Word版试题
《提升文艺原创力要杜绝怪诞和平庸·叶青》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文艺原创力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真实反映”错,并非对生活与现实的真实反映,由原文“并有着创造性的艺术呈现”可知,乃是对生活与现实的“艺术呈现”。B项,“形成文艺原创力是文艺家对历史与现实的全新视角与观照的关键”错,原文说的是“文艺家对历史与现实的全新视角与观照是形成文艺原创力的关键”。C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为“只有具备才能超越前人”。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是为了说明文艺创新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错,是为了论证文艺创作需要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由原文“如果在文化自信上……精品力作”可知,选项中“如果……就……”的逻辑关系错误。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录入时间:2021-03-01 10: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