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第三条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打得很苦,一个连的兵力被吞噬。敌人的炮火还在猛攻,连长放下望远镜,掏出烟,指指身后的山崖,对身边的丁二娃说,看到了吧,那有一线天,不怕死就从那攀上去,或许有救;还有就是做假投降,等敌人上来和他们同归于尽。

丁二娃想了想,说,听你的连长,我这命,活着是你的,死了是阎王的。

连长拍着丁二娃的肩说,好小子,下辈子若带兵,我还带你。

丁二娃嘿嘿地笑,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鬼子的又一轮冲锋开始了。连长把十几颗手榴弹依次捆在内衣里。连长瘦,穿上衣服和没捆一个样。

丁二娃也想像连长那样往腰间捆,可是办不到,没有了,他除了有七颗子弹,别的什么都没有了,这让他很沮丧,有一身的力气没处使,只等着送死。

连长捆好手榴弹,他回过头对丁二娃说,娃子,你上一线天吧,全国解放那天,你给我立个碑,也好在人世留个念想儿。丁二娃听了连长的话,打了个立正,连长,丁二娃誓死陪你战斗到底!

鬼子越来越近了,前一排已经直起了腰身。

二娃,把前边那个军官干掉。连长说。二娃躲在树后,只一抬手,那个军官应声倒下。二娃退下来,跑向南边的阵地,还是手起枪落,又一个鬼子应声倒下。

鬼子开始小心了,他们由站着迫近改为匍匐前进,而二娃的子弹也快用完了。

二娃只有在死去的战友身上寻找武器,正翻着,就听连长哼了一声,之后倒在了他的脚下。二娃看到,一颗子弹,正中连长的眉心,就像小时候,妈妈在姐姐的眉心点上个小红点。

妈的小日本!二娃向着鬼子的队伍甩了两枪,可是子弹太贵重了,就剩三颗了,由不得他浪费。他勉强在一战友身下翻出一颗手榴弹,迅速抛了出去。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二娃突然改了主意,何不趁机逃跑,逃跑可比和敌人同归于尽更有赚头。二娃看一眼连长说,连长,反正你也死了,我就不跟你去了,我会给你报仇的!他把刚才对连长的许诺忘个一干二净。

二娃双手遮住嘴巴对着鬼子喊,别开枪,我们投降!

二娃又喊,我们身上都捆着手榴弹,你们若开枪,就连你们一起炸飞喽。

鬼子真就没有开枪,但也没有向前半步,二娃趁机把连长抱起放在战壕沿上,只露出上半身,两边用战友的尸体支撑着。连长的头一直傲立着,不偏也不倒,两眼怒目圆睁,身旁的战友也簇拥着他,如同抬一部轿子,去和小日本算账。阵地静了下来,小鬼子在一步步靠近,而这会儿的二娃,已经不在连长的身边了,他凭着一身好功夫,两腿蹬住崖壁,双手倒换着,一点一点攀上一米宽、二十几米高的一线天。

几乎是一眨眼的光景,鬼子上来了,他们战战兢兢、层层叠叠围住了连长,判断他是否还活着,就在他们举棋不定,想上前试试连长还有没有气息时,不知从什么方向,射来三枪,一枪打死鬼子为首的军官,一枪打翻了想试连长是否还活着的那个士兵,而第三枪则打在连长腰间那捆手榴弹上。

顿时,数声爆炸,火光冲天,一朵朵红磨菇瞬间绽放,染红了半个阵地。

(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连长为丁二娃指出了两条路,他希望丁二娃选择生路,因为丁二娃很年轻,而且非常服从命令。

B. 文中写连长往身上捆手榴弹时,强调“连长瘦,穿上衣服和没捆一个样”,是为结尾鬼子被炸死埋伏笔。

C. 连长被子弹击中的眉心使丁二娃联想到妈妈在姐姐的眉心上点的小红点,这个细节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

D. 丁二娃最后仅剩下三颗子弹这个情节非常重要,与后文的三枪相呼应,可见此处并非闲笔,体现了作者的精心构思。

2. 概括小说中丁二娃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 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是“第三条路”,也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是“英雄”,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下载Word版试题
《第三条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①忠诚勇敢.连长跟他说有两条路时,他选择了陪连长战斗到底.②为人憨厚.文中有对他的肖像描写“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③枪法精准.连长让他射击谁,都是一枪命中;最后三枪也是准确无误.④机智变通.他在连长死后故布疑阵,引敌人上钩,消灭很多敌人.他没有死守与连长的约定,改变主意决定留得有用之躯,为连长报仇.   

3. (示例一)以“第三条路”做标题更合适.①使主人公丁二娃形象更加鲜明.连长指出了两条路,丁二娃却找到了第三条路,从而表现出他的脑筋灵活、善于变通.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看完题目,读者在阅读中就会有意识去寻找“第三条路”,但谜底却直到结尾才揭晓,有戏剧化效果.③有利于深化文章主旨.文章赞扬了丁二娃坚定而又善于动脑的战斗精神,“第三条路”正是对这种精神的集中表现.

(示例二)以“英雄”做标题更合适.①有利于突出主人公群像.本文中的主人公不只丁二娃一个,连长也是主人公,用“英雄”做题目更有概括性.②英雄事迹贯穿全文情节.全文都是围绕两位主人公的英雄表现来写的,文题相符.③有利于凸显文章主旨.连长以身殉国,丁二娃全身而退,结局虽然不同,但都是值得赞扬的大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礼赞.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内容,BD考核结构,C项考核手法,其中A项,“因为丁二娃很年轻,而且非常服从命令”,强加因果,不是年轻的问题,而是展示的服从天职。故选A。

【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题目,要求分析小说中丁二娃的形象特点,答题时首先梳理情节,然后根据文中的情节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连长跟他说有两条路时,他选择了陪连长战斗到底”“连长让他射击谁,都是一枪命中;最后三枪也是准确无误”“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在连长死后故布疑阵,引敌人上钩,消灭很多敌人.他没有死守与连长的约定,改变主意决定留得有用之躯,为连长报仇”等情节概括其“忠诚勇敢”“为人憨厚”“枪法精准”“机智变通”等性格特征。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内容是小说的标题,要求回答小说的标题“第三条路”“英雄”哪个更合适,答题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角度分析,如以“第三条路”做标题更合适,从人物的角度看,连长指出了两条路,丁二娃却找到了第三条路,从而表现出他的脑筋灵活、善于变通,使主人公丁二娃形象更加鲜明;从情节的角度看,看完题目,读者在阅读中就会有意识去寻找“第三条路”,但谜底却直到结尾才揭晓,有戏剧化效果;从主旨的角度看,文章赞扬了丁二娃坚定而又善于动脑的战斗精神,“第三条路”正是对这种精神的集中表现,有利于深化文章主旨。

录入时间:2021-03-01 10: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