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网络课程在线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现》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居家在线学习成为可能。然而当网课真正成为疫情中学习的一种手段,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仍需一段时间适应。

第一次接触网课,对于有的老师来说,不熟练的操作既是同学们眼里的“槽点”也是“萌点”。首次使用直播软件,有的老师讲了一节课才发现自己开了静音;有的老师讲课到一半被家人打断;还有的老师每天定时在微信群里催交作业,自潮像“客服机器人”。对于学生们来说,居家学习比课堂学习更需要有自主性和自觉性。有的学生跑到提供在线教学的App下面打一星差评;也有的学生哪怕是每天到楼顶找WiFi信号也要坚持听课。对于家长们来说,有的家长提前从各种平台购买了课外教程,把孩子的居家课表排得满满当当;也有很多家长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担心孩子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会伤害视力,而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在线上课。

为了更好地渡过这段适应期,各方都在努力。在网课时长、上课形式等方面,各地不断出台细则。在技术上,各在线教育软件加紧完善课程内容、优化服务。总的来说,网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学生无法到校学习的损失。

(摘自《疫情下,网课是救急也是创新》)

材料二:

疫情期间,学校开始开展大规模网上授课,但在线教育系统几乎全面卡顿,一些所谓功能全面、性能强大的在线教育系统,连基本的服务都难以保证。这也提醒我们,大道至简,任何一个真正有实战意义的在线教育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稳定运行。最后的实践中,我们大规模选用的反而是钉钉、ZOOM、腾讯等商业视频会议系统,而不是那些复杂的在线教育系统。

在这次在线教育的遭遇战初期,一些教师因为信息化基本技能欠缺,同时对在线教育系统与在线教育方式不熟悉,“车祸”不断,但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很多老师还停留在老的教学体系与方式下,只是简单地把教室“搬家”,并没有认识到在线教育需要全新的思想与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对教育的好处与红利。

(摘自《疫情下在线教育的挑战与思考》)

材料三: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四:

教育部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极大地调动了远程教育工作者建设网络课程的积极性,掀起了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高潮。但我国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国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突出了交互的重要性,并重视对创设学习环境的情况的评价,网络课程不是简单地把黑板、讲台、教材、图书馆搬到网上。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人们却可以通过这种虚拟把实质存在的内容乃至关系映射出来。而且技术方面的评价内容比较少,这是国外标准与国内明显不同的一个特点,国外的很多标准都集中在教学方面,重视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评价。

目前除评价标准之外,我国评价实施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便于评价,一是评价者往往较为单一,一般都是在教育部门进行统一评估时,参与者提交自己的课程,然后由组织者聘请远程教育专家采用商定的统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忽略了使用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和教师的使用感受和意见,而课程的科学性更需要本学科的专家来鉴定;二是评价方法主要采用量化评价法,缺少定性评价和分析,由于考虑到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大多采用指标量表进行评价,以避免主观随意性,但是这种量表不能反映出指标体系之外的内容。如何协调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明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比例,设计出既避免主观随意性又能收集广泛意见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目前网络课程评价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摘自《网络课程在线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疫情期间,有的老师在上网课时全程静音,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老师不愿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方式上。

B. 对于在线教学,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将孩子的居家课表安排得过满;而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身心健康的考虑,并不赞成线上教学模式。

C. 网络教学尽管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在线教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学生因疫情无法到校学习的损失。

D. 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方面,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而将评价的重点放在了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评价方面,即更加关注学习环境的创设。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疫情期间,一些在线教育系统,难以保证基本的服务,所以最终很多学校选用的反而是钉钉、ZOOM、腾讯等商业视频会议系统。

B. 2020年春节后,在线教育学习APP新增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近七成,可见,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

C. 远程教育专家采用统一标准对在线教育进行评价,虽便于操作,但容易忽略学习者和教师的主观感受,且难以体现学科差异性。

D. 定量分析虽结果客观,但不能反映出指标体系之外的内容,而定性分析虽主观性更强,但可能会收集到更为广泛的建议或意见。

3. 如何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教学?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

下载Word版试题
《网络课程在线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现》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①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②平台层面: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衡运行; 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④家长层面: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⑤学生层面: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教学的重要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这些老师不愿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错,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一次接触网课,对于有的老师来说,不熟练的操作……”可知,造成的静音的结果,是因为一部分老师不熟悉,而非不愿意适应;

B项,“并不赞成线上教学模式”错,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而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在线上课”可知,一部分家长不愿意孩子“长时间”在线上课,而不是“不赞成”线上教学;

D项,“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错,无中生有,根据材料四“国外的很多标准都集中在教学方面,重视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评价”可知,“普遍忽视技术指标”并无依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项,“……可见,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推断错误,新增用户的占比高并不能说明规模的大小,而且,三四五线城市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根据增长率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是未来的主阵地,缺乏相关依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文本,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首先弄懂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如何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教学?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本题的四则材料分别从:教师、家长、学生、教育平台、教育部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报道了线上教育的问题;如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教师的主要问题:“不熟练的操作”“一些教师因为信息化基本技能欠缺,同时对在线教育系统与在线教育方式不熟悉”“只是简单地把教室‘搬家’”等问题可以看出,作为教育输出主体的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如材料一有关家长的主要问题:“有的家长提前从各种平台购买了课外教程,把孩子的居家课表排得满满当当;也有很多家长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担心孩子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会伤害视力,而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在线上课”可以看出,针对家长的这种两极分化的问题,首先应该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要尊重基本的学习规律;如材料一有关学生的问题:“有的学生跑到提供在线教学的App下面打一星差评;也有的学生哪怕是每天到楼顶找WiFi信号也要坚持听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针对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教学的重要性;如材料二有关教育平台的问题:“在线教育系统几乎全面卡顿,一些所谓功能全面、性能强大的在线教育系统,连基本的服务都难以保证”,可知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衡运行,是教育平台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材料四中有关教育部评价机制的问题:“我国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我国评价实施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推断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迫在眉睫的工作。组织答案的时候具体结合这五个方面给出建议即可。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答题要点:

首先大致介绍将要探究的问题存有哪些“疑”哪些“难”,其次用简的语言表明对该问进行探究的意义,再次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大致看法或观点并以简练的语言说明自己探究的路径和凭据,最后在展示探究过程时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并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地与现在探究的问题建立联系,然后按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顺序逐条展示对探究对象进行认识的过程,从而证明自己探究的看法或观点,最后用一个简练的结束语再一次申明自己的见解或认识。

录入时间:2021-03-02 10: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