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庄重·小说月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④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⑤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她就是我的二姨。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的美食,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年的胃痛加剧了,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⑥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影响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⑦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朱子语类》)。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⑧放下书本,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可惜——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所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⑨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⑩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来省会初期,作者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的习俗。

B. 繁华的生活让城市的人们沉溺于娱乐,失去庄重之心,所以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

C. 作者认为人生需要各种仪式,在遵循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人就能体会庄重,懂得敬畏。

D. 食物难以下咽,二姨却以庄重的神情用心品尝,甘之如饴,因为她对造物主心怀感恩。

2. 从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3.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有怎样的作用。

4. 赏析尾段划线句子。

下载Word版试题
《庄重·小说月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①面对生命的到来或逝去,持有最基本的肃穆、郑重之情;②面对艰苦的生活、坎坷的命运,依然保持感恩之心;③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畏之心;④对于已逝的英灵,要永远铭记与崇敬。   

3. 朱熹提出“敬”的重要性,作者以此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庄重的高级表现是一种敬畏之心。引朱熹的话,既是对上文“庄重”表现的总结深化,也引出下文——即对当代人缺乏敬畏之心、世界越来越娱乐化的反思与批判。   

4. ①比喻/以景结篇②通过蝉脱壳生动写出了现代人丢掉了人应有的庄严深重,丢掉了生命的厚重,放弃对生命本质的追求。③卒章显志,深化主旨表明作者对庄重的敬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的习俗”说法有误,原文是说“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可见作者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并不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的习俗。

B项,“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说法有误,原文中作者确实提到“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 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可见作者认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庄重,但是作者并未流露出想回到艰难的过去的想法。

C项,“就能”说法有误,原文中作者提到,“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可见要体会庄重,懂得敬畏,必须有心的投入,用心敬畏,而不是只要遵循各种仪式就可以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到文本,找到文中对于“庄重”这一概念的表述,然后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第三段,作者观察到城市的送葬者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原本应该庄重的场合变了味,于是作者说“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第四段作者提出“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可见在作者看来,面对生命的到来或逝去,应持有最基本的肃穆、郑重之情;

第四段,作者写到自己的二姨,即使身体有缺陷,在那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依旧乐观平静,每次饭前都通过仪式,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可见在作者看来,庄重还表现在面对艰苦的生活、坎坷的命运,依然保持感恩之心;

第七段,作者指出,“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可见在作者看来,庄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畏之心;

第八段,作者写到,很多本该被我们铭记的人,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所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可见作者认为对于已逝的英灵,要永远铭记与崇敬。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具体考查对引用句子的作用的分析,作用类试题,可以从结构、内容、主旨等角度来分析。

从结构上来说,引用句承上启下,既是对上文“庄重”表现的总结深化,也引出下文——即对当代人缺乏敬畏之心、世界越来越娱乐化的反思与批判。

从内容上来说,朱熹的话提出“敬”的重要性,作者以此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庄重的高级表现是一种敬畏之心。

从主旨上来说,朱熹的话引出了作者自己的对于庄重的理解,敬畏之心是庄重的高级表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旨。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赏析其语言风格,语言特色;其次,要抓关键词,从词语运用方面进行赏析;然后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最后,从对结构、内容、主旨、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来赏析。

最后一段,卒章显志,作者用蝉脱壳留下空壳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们抛弃敬畏,丢掉庄重,就如同蝉一样,只有一副躯壳,这样的躯壳是没有灵魂的,以次来说明现代人应该保持敬畏之心,保持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不做没有灵魂的空壳。

【点睛】鉴赏散文作品,要分析所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感悟形象的内在品质,或作者的深层感情。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然会通过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们的内在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要培养并提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录入时间:2021-03-03 09: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