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世界屋脊”之青藏高原》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东临中国四川,西连克什米尔高原,北靠昆仑山—唐古拉山脉,南部横亘着喜马拉雅山脉,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恒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距今1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从赤道以南俯冲过来与欧亚大陆相撞,引起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脉迅速隆起,使中国西南边界与印度板块形成巨大的海拔落差,在两千余里的中印边界上形成一道印度无法越过遑论大规模北上的巨大屏障。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华夏腹地进入山地环抱,形成了西面依山、东南傍水的地缘优势。

青藏高原北缓南陡的地形,使西藏地区自古就与中国中原政权发生天然联系,这使西藏天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北缓南陡及海拔自西向东缓慢下落的地形,将西藏北与蒙古、青海、新疆,东与云南、贵州、四川等紧密连为一体,因此西藏动荡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部入侵西藏,清朝遂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和五十九年(1720年)两次发兵进藏平叛。“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问题就是全局问题。

青藏高原对于中国的影响也是辐射性的。从青藏高原之巅俯瞰,丝绸之路从亚洲由东西伸向欧洲。至其中腰,海上丝绸之路关键地段由东向西逶迤于青藏高原之南,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地段由东向西逶迤于青藏高原之北,屹立其中的青藏高原则像护卫两条丝路的冲天石堡。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3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此,绵延数千年的海上、路上两条丝绸之路将再次焕发青春。

材料二

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以上,有“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地域辽阔,山川瑰丽,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富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千百年以来,以藏族为主体的高原各民族人民在开发高原,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缔造祖国历史的过程中,谱写了光辉的诗篇,创立了不朽的功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家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青藏高原的开发建设充满勃勃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

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产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是我国经济实力薄弱的地区之一。加之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环境价值缺乏深远认识,在发展经济、扩大生产的过程中,人类行为对高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高原环境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水源枯竭、湖塘干涸、植被退化、草地沙化,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灾害加剧,后果堪忧。

有关资料表明,由于过度放牧和牲畜超载,西藏自治区已有三分之一的草地退化,其中重度退化占50%左右,约有10%的草地明显沙化。青海省草地退化和沙化的面积达到733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19%,其中约20%为重度退化的草地。草地的沙漠化加剧了高原气候的干旱和风沙侵蚀;森林的乱砍滥伐,使江河源头的水量减少,泥沙量剧增,加之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华母亲河已成为季节性河流。由于长江中上游林地资源破坏严重,中华民族的生命大动脉——长江正面临着沦为第二条黄河的危险。目前长江带入东海的泥沙量每年5亿吨,是黄河输沙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世界三大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的泥沙总量。高原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我国未来发展构成了较严重的威胁。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把高原的环境问题置于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研究。

材料三

有消息称,中国正考虑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区变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公园,以保护“最后一片净土”。这是与该项目相关的科学家们透露的信息。这片被称为“第三极国家公园”的区域主要涵盖西藏和青海,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它将取代东北格陵兰岛国家公园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

今夏,中国政府将对青藏高原开展最大规模科考,除了中国科学家,还有来自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的科学家。按照正为此做准备的研究人员的说法,帮助划定这个新国家公园的边界将是这次考察的重要使命之一。

但该项目的可行性也受到质疑。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刘景时教授说,美国花数十年才摸索出如何管理世界上首个国家公园,而中国的这个国家公园将是前者的250倍,且自然地貌复杂得多,建成后可能难以管理。与无人居住的格陵兰岛不同,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乡镇和游牧部落。建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环境,但这将限制很多经济活动,还要搬迁一些居民。研究人员认为,是否设立公园或许已超出科学范畴。此外,青藏高原富含自然资源,设立国家公园或将意味着大多数甚至所有采矿活动都将结束。

但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领导人敦促保护青藏高原并视之为势在必行的环境和生态保护要务。为保护国内用水供给,中国已在青海设立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参与“第三极环境计划”的研究人员表示,将青藏高原设为国家公园有助于缓解周边国家对水供给的担忧,还有助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经济活动正危及该地区脆弱的环境,某些地区的采矿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政府已决定将西藏的自然资源留存为战略储备”,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王世平说,“子孙后代将感谢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

1.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描述青藏高原地理特征的一项是

A. 是诸多河流的发源地                         B. 海拔高于印度板块

C. 西面依山,东面傍水                         D. 北缓南陡,西高东低

2.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用于说明青藏高原作用的一项是

A. 天然屏障            B. 怀抱                C. 冲天石堡            D. 青春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青藏高原环境恶化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身生态环境不稳定                         B. 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有局限

C. 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D. 江河源头水量减少,泥沙量剧增

4.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第三极国家公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是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                     B. 由多国政府联合开发

C. 尚未最后划定边界                           D. 意在保护生态环境

5. 建立“第三极国家公园”的可行性受到质疑,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质疑理由的一项是

A. 管理面临挑战                               B. 经济活动受限制

C. 影响原住民生活                             D. 超出科学研究的能力

6. 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青藏高原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下载Word版试题
《“世界屋脊”之青藏高原》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D    3. D    4. B    5. D   

6. ①是我国南部边界的天然屏障;②使我国拥有了地缘优势;③使西藏天然成为我国的一部分;④护卫“一带一路”经济安全;⑤有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价值(保护用水供给);⑥能为未来提供战略储备。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C项,“西面依山,东面傍水”错误,原文是“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华夏腹地形成了西面依山、东面傍水的地缘优势”,这里说的是“华夏腹地”,属于偷换概念。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中重要句段的含义作用的能力。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项,原文“从此,延绵数千年的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将再次焕发青春”未然变已然。将要起到的作用不等于现在就起到了作用。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中重要句段的含义作用的能力。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项,说明的是给青藏高原已经造成的生态灾害,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果倒置了。文中“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产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是我国经济实力薄弱的地区之一。加之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环境价值缺乏深远认识,在发展经济、扩大生产的过程中,人类行为对高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高原环境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可知ABC为原因,文中“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水源枯竭、湖塘干涸、植被退化、草地沙化,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灾害加剧,后果堪忧”知是结果。

故选D。

【4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

B项,原文“今夏,中国政府将对青藏高原开展最大规模科考,除了中国科学家,还有来自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的科学家。”信息比对:多国科学家一起进行科考活动,并不意味着就是由多国政府联合开发。

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项,“超出科学研究的能力”错,原文“研究人员认为,是否设立公园或许已超出科学范畴。”将或然性的判断认定为已然性判断,这里的“科学范畴”不能等同于“科学能力”。

故选D。

【6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

从“使中国西南边界与印度板块形成巨大的海拔落差,在两千余里的中印边界上形成一道印度无法越过遑论大规模北上的巨大屏障”可概括出:是我国南部边界的天然屏障;“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华夏腹地进入山地环抱,形成了西面依山、东南傍水的地缘优势”可概括出:使我国拥有了地缘优势;“青藏高原北缓南陡的地形,使西藏地区自古就与中国中原政权发生天然联系,这使西藏天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可概括出:使西藏天然成为我国的一部分;“屹立其中的青藏高原则像护卫两条丝路的冲天石堡”可概括出:护卫“一带一路”经济安全;“为保护国内用水供给,中国已在青海设立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可概括出:有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价值(保护用水供给);“政府已决定将西藏的自然资源留存为战略储备”可概括出:能为未来提供战略储备。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录入时间:2021-03-04 09: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