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背灵魂回家·曾晓文》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背灵魂回家

曾晓文

(1)回家的路,总是漫长。

(2)从多伦多出发,经过十三个多小时的航程,再搭乘两个小时的长途汽车,终于抵达中原的一座小城。走进家门,迎面撞见照片上风华正茂的父亲:浓黑的发是青春见证,鼻梁挺直正如他的个性,而他的眼神穿越岁月的雾霾风尘,明亮坦诚。照片下是他留给我的全部遗产:大约三千册书。它们立在质地不同的书架上,却拥有同样静默等候的姿态。

(3)上一次回家是在一年多以前,父亲在尝试了多种疗法后,仍勇士般地与肺癌对峙。谁料不到两个月,他竟在死神面前折戟沉沙。父亲读的是中文系,文采出众,担任学生刊物的副主编。他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甚至荣获省级文学奖。他把《艾子杂说》等译成现代文,并寄给了史学家吴晗先生,得到了赞赏和推荐。文革伊始,父亲因与他的书信往来被定成“黑帮分子”。他小说集被送回印刷厂打成纸浆。我出生那天,他正被关在“牛棚”里。他请看守带一张纸条给我的母亲,上面写着给我取的名字。晓文,通晓文学,他是以我的名字寄托文学梦想啊。

(4)我慢慢地抚触一排排的书籍,书脊上似乎还有父亲的温热。在他蒙冤入狱的那段日子里,我一个人躲在小屋里读他的藏书,以文学的烛光抵抗了生命中的黑暗。我决定从父亲的藏书中精选出几箱,海运到加拿大。

(5)翻开每一本书,都有数不清的仓颉创造的精灵跳跃出来,世界霎时变得不同寻常。在2005年回国时,我带走了《二十四史》的前20本,这一次把后面的46本装进了纸箱,从此至少拥有了历史的完整。我看到了自己写的几本书。父亲在我出版第一部小说之后,兴奋地买下一百本,送给他的老学友们,似乎向他们宣告,我承继了他对文学的拜谒和对文字的热爱,他的文学梦如凤凰涅槃,死而复生。

(6)我的目光被普希金诗歌集吸引了。翻开封面,再次置身于熟悉的场景。多年前父亲站在四壁皆空的小屋中,慷慨激昂地背诵《纪念碑》:

(7)“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人们走向那儿的路径上/青草不再生长/它抬起那颗不肯屈服的头颅/高耸在亚历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不/我不会完全死亡/我的灵魂在遗留下的诗歌当中/将比我的灰烬活得更久长,和逃避了腐朽灭亡/我将永远光荣不朽……”

(8)父亲没有成为诗人、作家,但他得到了众多亲友和学生的爱戴,而我朝朝暮暮用回忆的笔,在无形中写下他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篇章。在我们的心中,耸立着一座专属于他的“非人工纪念碑”。

(9)几个月后,父亲的书被运到了我在多伦多的家里,我无法立即整理。我面对一片纯个人的精神空白,只好在书桌旁坐下来写作。

(10)我请人定制了栎木的书架,还装了灯,终于把父亲的书一一整齐地摆了上去,郑重得如主持一场宗教仪式。我与父亲阴阳两隔,但我在很多本书上发现了他的注解、指纹。在传说中,巫师背逝者的灵魂回家,与生者交流。这些书是成群结队的“巫师”,牵引我与父亲展开不倦的灵魂对话,于是在喧嚣的尘世,我拥有了一小片安宁的净土。

(11)我身居非中文环境的异国,在业余时间用一支不懈的笔,划一方精神清潭,灵根自植,使深情的兰花在水中四季绽放。也许我和千百位海外写作者一起,背载中华文化遗产,永远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以文字“唤醒人们的善良的感情”。

(选自2015年2月《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注】曾晓文,加拿大华裔女作家。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回家的路,总是漫长”,这条路,既指作者回家的路,也是指她继承了父亲的愿望,两代人在文学上跋涉的路。

B. 文章记叙了作者搬运书籍回自己多伦多家中的过程,其间穿插了父亲的一些往事,目的在于交待运书的原因。

C. 文章第(9)段说:“几个月后,父亲的书被运到了我在多伦多的家里,我无法立即整理”,是因为我仍然无法摆脱父亲去世后的悲痛,无心进行整理。

D. 本文笔调清淡,将回望原乡的姿态,凝成执着而坚定的信念,沉静忧伤,又宽厚温暖。

2. 文章第(6)(7)段回忆父亲多年前站在小屋中背诵《纪念碑》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散文标题“背灵魂回家”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分析。

下载Word版试题
《背灵魂回家·曾晓文》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内容上:①写出了父亲在文革困境中对自由的渴望和倔强不屈的品格。表现了父亲执着追求文学梦想,并敢于为坚持理想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②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父亲执着追求文学梦想,为理想献身精神的敬仰和赞赏。

结构上:为引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3. ①标题以“灵魂”喻书,指作者继承了父亲的大约3000册书。②“灵魂”又指文学梦想,意指自己承继了父亲的文学梦想,坚守了文学之路。③“灵魂”还比喻中华文化的遗产,抒发了海外华人与祖国血脉相连、与汉语文脉相同的情怀。④表达了中华文化的薪火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坚定信念,突出了主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无心进行整理”错误,文中说“我面对一片纯个人的精神空白,只好在书桌旁坐下来写作”,可见作者是想以写作来告慰父亲,并非“无心”,而是“无空”。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本题,题干已经告知设题的内容,即“(6)(7)段回忆父亲多年前站在小屋中背诵《纪念碑》的场景”,然后再分析这一内容与上下文的关联,从内容和结构和主旨情感三方面作答。从内容上看,“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它抬起那颗不肯屈服的头颅……我的灵魂在遗留下的诗歌当中……我将永远光荣不朽……”,应先分析这一场景在内容上的作用,即对表现父亲性格特点的作用,这些内容突出了父亲的形象,在困境面前不屈服,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从结构上看,为下文作者展开对父亲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议论作铺垫。从主旨情感方面,本文标题为“背灵魂回家”,通过对父亲的回忆,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散文标题“背灵魂回家”的丰富内涵,这是针对散文标题设题。分析标题“背灵魂回家”内涵,应该从表面到深层含义逐层解析。这篇散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两个,“灵魂”“回家”。然后到文中圈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如“我决定从父亲的藏书中精选出几箱,海运到加拿大”“也许我和千百位海外写作者一起,背载中华文化遗产,永远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以文字‘唤醒人们的善良的感情’”“这两本书总共不过600多页,但蓄满意志的力量,在我手上重若千钧,使我从此在写作中再不敢轻言放弃”,由这些内容可知,这里的“灵魂”可以理解为父亲留给我的书,那里承载了父亲的灵魂,“我”把这些书运回多伦多的家。也可以理解为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把这些文化继承下去,继承父亲的愿望,把文学创作坚守下去。当然,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设置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录入时间:2021-03-10 09: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