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去家化”与“再家化”: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在张力·陈赟》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数千年传统中,家是人伦秩序的核心,费孝通以“差序格局”所表述的秩序典范,就是以家人为中心圆、按照亲疏远近关系由内而外的层层外推。在这样的秩序典范中,家具有集政治、伦理与文化于一身的意义。家的伦理原则是孝道,而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是一项基本原则,其中虽然有孝(家的伦理原则)与忠(国的伦理原则)之间的张力,但更受重视的是孝悌于家的人鲜有政治上犯上作乱的可能性,故而《礼记·大学》提出这样的看法:家齐而后国治。

从衣食住行开始,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的初始性教育、气质之熏陶,都显示了家作为人生起源与归宿地的意义,但家所承担的,既不是教堂的功能,也不是古希腊归于“家政学”(经济学)意义上的功能,而是在教养与熏陶、生活与教育等方面,承担代际传承、文化与传统基因更新的伦常事业。成家与立业既是人生的两大支柱,又是父子之间代际相承者。孝道的实质就是守护这份家业。传宗接代,维持家族祭祀的香火不绝,这固然是家的重要功能,但更重要的是,维持耕读传家,承传家族的文化理想于不坠——此中深含着中国人所具有的世代生成的时间意识。这种时间意识由于下述情况而得以巩固:家的共同体固然由在世的家庭成员构成,但通过祭祀、家谱等方式建立在世者与去世者之间的关联,由此使得家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今日意义上的由生者与生者构成的小家庭,而成为生人与业已去世的先人即鬼神构成的共同体。

这种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绵延连续,使得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维度得以在家中聚集,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传统中国出现的那些与家相关联的词语,比如,传达家作为教化一伦常共同体的“家学”、“家风”、“家教”、“家礼”、“家训”、“家道”、“家法”、“家规”、“家范”等,体现家的历史意识与宗教精神的“家谱”、“家祠”、“家世”、“家业”、“家语”、“家神”等。所有这些词语,都体现了家在传统中国所具有的特别意义。即便家被现代的经济制度和文化思潮不断边缘化,也依然超出了古希腊的家作为私有领域的“家政学”的意义。在古希腊人那里,日常生活基本物质的满足构成家的主体功能,但即便在现代中国,家的意义也没有被限定为日常生活的生理一生物之满足,家依然被视为教化与伦理的策源地之一。樊浩领导的“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课题组发现,在人们的意识中,位居当今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三大策源地之首的是家庭(家庭63.2%,学校53.7%,社会32.2%)。

(摘编自陈赟《“去家化”与“再家化”: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在张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是中国传统人伦秩序的核心,有政治、伦理、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其伦理原则是孝道。

B. 政治上犯上作乱的人鲜有孝悌于家的可能性,故而《礼记大学》认为“家齐而后国治”。

C. 传统中国的家与古希腊的家不同,前者承担代际传承、文化与传统基因更新的伦常事业。

D. 中国的家,即使被现代经济制度和文化思潮不断边缘化,仍是教化与伦理的策源地之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差序格局”概念,是为了证明家在人伦秩序中的地位。

B. 文章按照从古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阐明了孝道、家等概念的内涵。

C. 文章多次提到古希腊,在对比论述中突出传统中国的家的特点。

D. 文章引证的来源很丰富,有经典文献、学者论述和社会科学研究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代以来把家的伦理道德当作国家治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使古代中国形成“差序格局”的秩序典范。

B. 只要通过祭祀、家谱等方式建立生人与死去的先人的关联,家就得以聚集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维度。

C. 古希腊的家与传统中国的家不同,它缺乏“家谱”、“家祠”等词语所体现的历史意识和宗教精神。

D. 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是一项基本原则,这使得“家天下”观念的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得以长期存在。

下载Word版试题
《“去家化”与“再家化”: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在张力·陈赟》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项,曲解文意,“政治上犯上作乱的人鲜有孝悌于家的可能性”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原文为“孝悌于家的人鲜有政治上犯上作乱的可能性”,由此并不能得出“政治上犯上作乱的人鲜有孝悌于家的可能性”这一结论。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中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确定其表述正确与否。

B项,“文章按照从古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错误。从全文来看,本文逻辑严密,逐层深入,先阐明家的重要地位,接着分析孝道对家的意义,然后列举关于家的词语来证明家在历史上所具有的多种文化维度,是按照逻辑顺序展开的,而非时间顺序。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再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

A项,因果关系不当。“使古代中国形成‘差序格局’的秩序典范”错误,由选项来看,“把家的伦理道德当作国家治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与“差序格局”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选项中“汉代以来把家的伦理道德当作国家治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表述不严密,原文说的是“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是一项基本原则,其中虽然有孝(家的伦理原则)与忠(国的伦理原则)之间的张力”。

B项,“只要……就”对条件关系的判断过于绝对,而且“祭祀”等行为与“聚集文化维度”无直接关系,原文说的是“通过祭祀、家谱等方式建立在世者与去世者之间的关联”,“这种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绵延连续,使得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维度得以在家中聚集”。

D项,强加因果,“这使得‘家天下’观念的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得以长期存在”错误。结合现实可知,“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不可能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

故选C。

【点睛】第2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录入时间:2021-03-11 09: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