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观?·杨斌》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之初,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经济总量在全世界的占比微不足道,落后的社会生产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理想和现实巨大的差距面前,强烈的“危机感”很容易催生单纯追求GDP的发展观念,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取得广泛共识,从而为经济建设树立明确清晰的奋斗目标,凝聚力量,果敢行动。

以“GDP挂帅”为集中体现的发展观念,现在已经不能很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了。十九大报告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来概括当前我们经历的历史性转变,“发展”的内涵在这里已然从“富起来”转变为“强起来”,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还有环境保护、创新能力、科技与文化等很多方面。“强”是多维度的,需要综合考量,无法把各个维度的“强”通过“加总”成一个“数”,来理解和测度整体的“强”。

新发展观不再能“化简”“还原”成某个单一维度。在产业发展领域,这种单一维度的观念在更深的层次上,有时表现在关于产业发展进程所谓“一般规律”的认知中。自蒸汽机发明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从而开启了现代工业以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数次被称作“产业革命”的生产大发展。每一次生产大发展都使社会生产达到了一个之前历史上无法企及的新高度,并且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那些关于产业发展的宏观叙事里,这些显而易见的生产力成就被人们与“一般化”“普适化”的道路连接起来了。这条路上有大的“驿站”,也有小的“台阶”,发达国家一路走来,后发国家的产业发展就是在这条路上“拾级而上”。这种对产业发展“规律”的“专断论”认知的危险在于,它提供了一把“尺子”,用来“客观”地评判产业体系和企业的“先进”或“落后”,从而给人为的调整和干预提供“进步”的理由和依据。实际上,这些关于产业发展的“规律”是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总结的“后见之明”,忽略了不同国家禀赋的不同,忽略了不同国家产业发展过程中内外历史条件的差异。

我们认为新产业革命是指向未来的,它的路径未定,不同的经济体都要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合适路径。不仅如此,新产业革命所要到达的目的地的特征也是开放的,充满意想不到的可能。没有谁能够完全清晰地描绘未来的情景,又怎么能够笃定地认为未来企业就是某个据说代表未来的“标杆”企业整齐划一的复制呢?

(摘编自杨斌《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观?》)

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强烈的“危机感”容易催生单一维度的发展观念。

B. 根据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我们不仅要关心经济的增长,也要关注环保、创新等。

C. 新发展观否定了产业发展领域中单一维度的观念,以及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规律。

D. 新产业革命的终极形态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经济体新产业革命路径也不尽相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单纯追求GDP具有时代必然性。

B. 文章认为“强起来”无法仪用“数”来理解和测度,以此阐释了发展内涵改变的原因。

C. 文章提出新发展观后,接着分析“一般规律”的来源,进而说明后者不具备普适性。

D. 文章论述新产业革命时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指出未来企业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开启了现代工业,之后的每次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

B. 如果将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道路视为各国必由之路,就会在认知上导致“专断论”。

C. 后发国家根据本国特点,依循历次产业革命的内在规律,必然能够迎来新产业革命。

D. 评判产业体系实际上并不存在客观标准,不应当人为地调整和干预未来产业体系。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观?·杨斌》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C项,“新发展观否定了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规律”,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在产业发展领域,这种单一维度的观念在更深的层次上,有时表现在关于产业发展进程所谓‘一般规律’的认知中”以及“这种对产业发展‘规律’的‘专断论’认知的危险在于,它提供了一把‘尺子’,用来‘客观’地评判产业体系和企业的‘先进’或‘落后’,从而给人为的调整和干预提供‘进步’的理由和依据。实际上,这些关于产业发展的‘规律’是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总结的‘后见之明’”,这里否定的“规律”,并非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真是的规律,而是被西方发达国家主观臆断的“规律”,是所谓的“规律”。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B项,“文章认为“强起来”无法仪用“数”来理解和测度,以此阐释了发展内涵改变的原因”中“以此阐释了发展内涵改变的原因”,表述错误。文中第二段指出“‘强’是多维度的,需要综合考量,无法把各个维度的‘强’通过‘加总’成一个加‘数’,来理解和测度整体的‘强’”;第三段通过论证分析得出结论“实际上,这些关于产业发展的‘规律’是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总结的‘后见之明’,忽略了不同国家禀赋的不同,忽略了不同国家产业发展过程中内外历史条件的差异”,这里阐释了发展内涵改变的“方法”,而不是“原因”。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意思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本题A项,“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开启了现代工业”,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自蒸汽机发明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从而开启了现代工业”,选项中只强调“发明”,而忽视“广泛应用于生产”这一重要条件,表述错误。C项,“后发国家根据本国特点,依循历次产业革命的内在规律,必然能够迎来新产业革命”中“必然”一词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相关表述为“发达国家一路走来,后发国家的产业发展就是在这条路上‘拾级而上’”,“这些关于产业发展的‘规律’是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总结的‘后见之明’,忽略了不同国家禀赋的不同,忽略了不同国家产业发展过程中内外历史条件的差异”,据此我们只能推断出“后发国家根据本国特点,依循历次产业革命的内在规律,可能能够迎来新产业革命”,不能把“可能性”说成“必然性”。D项,“评判产业体系不应当人为地调整和干预未来产业体系”,不合文意,根据原文表述“这种对产业发展‘规律’的‘专断论’认知的危险在于,它提供了一把‘尺子’,用来‘客观’地评判产业体系和企业的‘先进’或‘落后’,从而给人为的调整和干预提供‘进步’的理由和依据”,可知评判产业体系可以给出人为的调整和干预。故选B。

录入时间:2021-03-11 10: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