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美的背后·赵焰》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度,保持着孔子学说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崇尚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 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藏蕤生长,很多艺术种类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月,如古松苍翠。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制制度进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随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尽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节选自赵焰《美的背后》,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在明朝之前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主流,道学是这一主流思想的补充,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B. 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佛教传入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和淡化,更多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禅”。

C. 无论是高蹈的士大夫,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有着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D. 尽管明清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倾向低矮化,但亲自然、空物我的高贵精神仍偶有抬头也偶尔出现一批拥有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作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孔子与庄子的学说进行剖析,展现出艺术表现不同但旨归一致的中国士大夫精神。

B. 文章以明朝为时间的界点,分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前后变化,呈现对照式结构,结构谨严。

C. 文章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话,目的是用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D. 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变,修辞效果突显,例证与引证并举,比喻共比拟齐飞,语言鲜活,感染力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艺术人生”观念影响下,许多艺术种类达到高峰,洋溢着高蹈的精神追求,比如诗歌中王维的《山居秋暝》。

B. 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生的理性态度和精神。

C. 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子追求情理。

D. 清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出艺术审美的低俗化倾向。

下载Word版试题
《美的背后·赵焰》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B项,“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佛教传入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和淡化……”错误,选项扩大范围,第三段说的是“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由此可知,原文是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成分得到淡化,而非所有成分都得到淡化。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C项,“目的是用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错误,从文中来看,罗素的话是过渡句,承上启下。证明“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以及证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一方面高旷幽远,一方面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题中,B项,“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偷换主语,从文中来看,儒学与道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原文“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中国文化……”错误,原文的陈述主语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而非“中国文化”。C项,“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子追求情理”错误,从第二段来看,原文的意思应是“孔子庄子在艺术上追求精美,生活上追求情理”。D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低俗化”错误,从最后一段来看,相反,应是“时有抬头的高贵精神”的体现。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录入时间:2021-03-13 1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