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部编版《10 老王》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老王》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塌败、惶恐、滞笨、取缔”等词语。
2、诵读课文,理解老王的“善”与“苦”。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提倡的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当我们默默走过时,有没有一两个身影,会让我们不禁驻足?当我们身处低谷时,有没有一两种情形,会让我们转而去同情别人?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有没有一两种温暖,一两种感动,淡淡的,遥远的,却好像就在我们身边?也许,他叫老王、老张。也许,他只是没有名字的平凡。可我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老王》,走进平凡的善。(板书:老王)
(二)交流感知
1、关于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1911年生于北京。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言研究生。历任上海震旦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翻译了《堂吉诃德》和西班牙著名小说《小癞子》等。关于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很受推崇,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学生课前预习,先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文革时期的作者一家:文革时期钱钟书,杨绛被下放到湖北“文化部五七干校”去劳动改造。不愿撒谎的杨必(杨绛的七妹)被打入“拒绝改造”之列,文革初期就死了,46岁。杨绛先生的女婿在文革中也自杀了,女婿得一最后对杨绛的话是“妈妈,我不能对群众态度不好,也不能顶撞工宣队,可我决不能捏造个名单害人,我也不会撒谎。”杨绛的女儿钱媛在巨大的痛苦下,挣扎到文革结束,1997年死于癌症。《老王》就是叙述了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的故事。(交代背景,让学生体会文革中的残酷,进而体会特殊环境下老王和作者相互关照的温情。)
2、读准字音。
愧怍(zùo) 荒僻(pì) 强(qiǎng)笑 侮(wǔ)辱 滞(zhì)笨
取dì(缔) 直jiāng(僵) huáng(惶)恐
3、同学们读的都非常好,生字词掌握的也很棒。谁能概括一下“我们家”与老王交往有哪几件事啊?小组讨论一下(小组谈论3分钟,教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