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人教版必修1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2.难点: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三、教学立意:中国农民阶级的理想追求:平等、平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850年秋天,愁云惨淡,身患重病的晚清重臣林则徐突然接到来自京城的加急诏书,命他赶往广西镇压“天地会”。这位向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老人决定星夜赶路,为皇帝分忧。无奈宿疾缠身,外加旅途劳顿,仅仅17天后,林则徐便在广东普宁行馆病逝。39天后,金田起义爆发。

鉴于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英雄形象,有学者认为,“如果林则徐没有病逝,再多活两年,也许拜上帝会不可能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太平天国运动因何而起?它又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在今天的新课学习中,围绕天国这一美好的梦想,我们将从构想平等、缔造平等、背离平等、反思太平这四个部分开始本课的学习。

有人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实际是表达了太平天国与鸦片战争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首先我们来一起看一下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变化和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材料1至材料3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百姓的生存处境十分的艰难,那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梦的开始:构想平等

(一)背景:

1.根本: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

2.间接: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3.直接:两广地区水旱蝗等严重自然灾害的相继发生。

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百姓既承担着封建主义的压迫,又遭遇了战争赔款、列强侵略、自然灾害的重重打击,人们的贫困化更加严重,内心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平等的渴望十分强烈,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时候的中国,就像一捆干柴,只要一点火花就会熊熊燃烧起来。那么,究竟是哪位历史人物点燃了这捆愤怒的干柴。——洪秀全。洪秀全出身于农民家庭的知识分子,对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有了切身的体会,耳闻目睹了洋人的侵略行径、满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洪秀全早已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而四次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促使洪秀全把对现实的不满付诸反抗,创立拜上帝教,谋划起义。那么,洪秀全想要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著作来探知一二。

投影: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原道醒世训》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洪秀全要建立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这个“天国”是平等的,而且没有剥削、没有压榨。这个“天国”如此美好,肯定会对中国下层人民产生巨大吸引力。太平天国运动在早期之所以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可以说“拜上帝教”发挥了很大动员作用——人人平等的宗教说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驱使太平天国的战士们为建立平等的“天国”而斗争。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借助宗教势力来反抗清政府,说明了他们不是先进的阶级,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过渡】追求平等、平均的目标已经提出,那就应该竭尽全力去缔造一个属于农民阶级的平等社会。太平天国的将士们正是为了缔造这一平等的社会,群策群力。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太平天国的奋斗历程。

梦的奋斗:缔造平等

(一)为平等而战: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历程

请同学们依据课文第1目、第3目并结合课文54页《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将重大历史事件标注在相应的时间点上,并动手绘制太平天国运动的曲线图,了解运动的兴衰历程。

(板书)太平天国爆发的经过: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同年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制度进行内政建设,说明农民的封建意识十分浓厚,这也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之一→1853年,天京定都,正式建权;颁布了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并开始进行东征和西征→三次军事行动带来军事全盛时期→同年,领导集权争权夺利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有盛转衰→1859年,洪仁玕发表治国纲领→《资政新篇》后期防御战→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过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中为缔造平等社会而发表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我们通过两个简短的情境模拟,一起伸入历史去理解这两个文件的精髓。请同学仔细观察表演,回答导学案上得问题。

(二)为平等而策:

1. 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教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