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单元学习任务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八单元《单元学习任务》》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下载

2.国家兴盛之时,居安思危,大胆谏言,防微杜渐;国事艰难之际,多方运筹,乞求济世安民之道。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的理性思号。阅读本单元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王安石与司马光同殿为臣,素有私谊,但在变法问题上却有着不同的石法,很多方面甚至针锋相对。试着根据《答司马谏议书》,推断司马光来信的基本观点,再阅读可马光《与王介甫书》,看看其内容与你的推断是否相合。你觉得他们二人谁的观点谁更有道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辩论。注意深入阅读课文,参考相关资料,把握二人思考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乘持的主要观点。

2)战国时的六国,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却亡于秦国,吸了众多论者的目光。苏洵认为弊在赂秦;而杜牧则认为是由于六国之君不能“各爱其人”。阅读苏洵《六国论》、杜牧《阿房宫赋》,比较文章思路的不同,并联系相关历史背景探究两篇文章各有怎样的针对性。

3)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地表达,这就要求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述方法(如比喻和类比)等。选取本单元一篇课文,从理性表达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写一篇短论,

3.有“问题意识”,独立思考,才有可能提高思辨力。从下列任务中任选--题完成,并交流修改。注意交流时要畅所欲言,质疑论辩要有风度,尊重不同意见,认真记录不同观点及其依据。

1)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则倾向于电子阅读。对此,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2)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三、单元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阿房宫赋》

一、走进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樊川先生”。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后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最后官至中书舍人。杜牧的文学创作中,诗歌的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作比,称他为“小杜”;又将李商隐与他合称为“小李杜”。

二、关于“赋”

赋,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概括来说,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起于战国,兴盛于汉代,流行于两晋,每个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到了唐代,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成为“文赋”。

  赋的特点主要有两点:1、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2、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实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此,尽管赋很讲究词的巧丽,但一定要服从表现内容的需要。“写志”是立赋的根本。

  唐代的“文赋”较之战国时期的骚赋、汉代的汉赋、两晋的骈赋而言,不大讲求对偶、音律,而句式错落多变,章法灵活,押韵比较自由。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文赋中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之作。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也都继承了唐代文赋的特点,成为千古佳作。

《阿房宫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历来得到很高的评价。元代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清代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

《六国论》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在文学上取得显著成就,是经过一番刻苦读书、认真作文的过程的。据他自述,少年时,他不爱学习,到了二十五岁,才开始知道读书。自以为比伙伴们学得好,但后来取古人之文一读,才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都跟自己大不相同,于是下决心将过去所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烧毁。然后,将《论语》《孟子》、韩愈的文章取来,终是诵读,读了七八年,才感到古代文章确实写得好。时间一久,读之益精,自己胸中也“害然以明”,但还未敢自出其言。又经过一番努力,胸中之言日益多,甚至不能控制自己,只好将它书写下来。到了这时,落笔为文,才“浑浑乎觉其来之不易矣”。这就是历史上关于苏洵焚稿、勤奋读书、刻苦作文的美谈。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