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华东师大课标版高三下册板桥题画三则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高三下册《第六单元 二十四 文论十则 板桥题画三则》优秀教案

二、郑板桥

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朝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中最受人们称道的画家。

三岁丧母,家境贫寒,但生性聪颖,写得一手好文章。年轻时,因生活所迫,曾当教书先生,也曾在扬州卖画,补贴家用。

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在清王朝的三个关键时代,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学者地位。

为官期间,抱着“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体察民情,惩恶扬善。遇饥荒年馑,他为民请命,开仓放粮,深受人民爱戴。

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的那首画?竹题诗,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做官者的座右铭,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但他的所作所为遭到了权贵们的嫉恨,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他。郑板桥目睹官场的黑暗与腐败,愤然辞官,重返扬州,以卖画为生。

待到罢官后,再来扬州,其画受欢迎的程度虽远非从前可比,但卖画养家糊口却是相同的。因此,他用一方“二十年前旧板桥”来表达人世瞬忽而我依然如故的感慨。既傲于自己不曾因当官而稍改自己为人的风骨,亦悲叹于自己卖画糊口终老的实际境况。

此时的郑板桥年已六十,他亲身接触到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疾苦,认为圣人的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是骗人的空话,唯“穷则独善其身”是真。

一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就是他苦学历程的一个缩影。本来这样的苦苦追求,对于长于寒素之家,生于草莽之间的板桥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猛烈的追求,所寄希望越大,其失望就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当他想以寒微之躯为劳苦大众做点事,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时,现实却是无情的。要达到在官场游刃有余的境界,除非你与大批的贪官庸官同流合污,打成一片,否则生活在官场上就于心不安。而要想救民于水火,又谈何容易?想以德泽加于民,而又不善于趋迎阿谀,溜须拍马,在官场哪有不失败的呢?板桥为官后,正是做不到糊涂圆融,常常得罪上峰,尽管他以放言高论、臧否人物自许,但最终就在他书写“难得糊涂”一年后而去官。鲁迅先生说,他只不过“叉手叉脚”地“表现了一点名士的牢骚气”而已(鲁迅《淮风月谈·难得糊涂》)。

他的“难得糊涂”是最后悟出的人生哲理,越是糊涂,越是最清醒,“糊涂”只是大智若愚,他独特的一生,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思索。

说起“难得糊涂”,还有一段神奇的来历。郑板桥在山东任上,一次游览莱州的去峰山,本想观赏其山中郑文公碑,但因盘桓已晚,便借宿于山中一茅屋,茅屋主人是一儒雅老翁,自称“糊涂老人”。主人家中陈列一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大开眼界,赞叹不已。次日晨,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于刻于砚背。郑板桥即兴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后面盖上“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因砚台大,尚有余地,板桥就请老人写上一段跋语。老人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门也。”他也用一块方印,字为“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见之大惊,方知老人是一位隐居于此的高官。由于感慨于“糊涂老人”的命名,板桥又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两人如遇知音,相见恨晚,遂谈文说词,畅谈人生,结为挚友。

“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

他的书法,巧妙地将隶书的扁,楷书的方,行书的瘦长,融于一体,自创“板桥体”。用作画的方法去书写,这不但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变化,就是几千年来也从未见过他这样自我创造形成一派的。

绘画上,擅长水墨写意。反对一味模仿,主张学后能“自树旗帜”。即使对所崇拜的大画家,也要“学一半,撇一半”,画家要有自己的灵性根苗,只有自探其路,才能独立于艺林。

三、文本分析

读课文,思考:三则分别在说什么?

1、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写了什么?

什么情况下产生的竹影?

太阳月光照在竹子上,竹影投射在窗子墙壁上

→画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前面的语句与最后一句的结论有什么关系?

观察生活中的竹子时,突出了什么?作者关注的是什么?

→四季变化

描写两个不同季节竹子的姿态有什么用?与后文有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