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左传•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腼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节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B.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C.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D.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谥号是评价逝去的人功过是非的文字,文中的晋国国君生前残暴无道,所以谥为“灵”。

B. 衮是古代天子王公穿的礼服,引申为穿衮服的人,《诗经》的这一句,比喻的是晋灵公有过失。

C. 春秋笔法讲究“一字寓褒贬”,文中出现“弑”,则属于下杀上性质,如子杀父、臣杀君。

D. 正卿是当时除国君外的最高军政大臣,终身执政,所以史官认为赵盾既然在国内,就要担责。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灵公荒唐暴虐,行事方式变态。他为满足自己的奢侈而横征暴敛,弹射路人,杀厨曝尸,对待大臣的劝谏虚与委蛇,居然在宫中放狗咬人,的确有失君道。

B. 灵辄知恩报德,保护宣子脱险,他虽然是晋灵公身边的护卫,但感念当年赵盾的救命之恩,毅然决然地反戈一击,抵挡住了灵公的手下,助赵盾逃出生天。

C. 赵盾忠心事君,但却屡遭不测。他担忧国事,坚持进谏,夙兴夜寐,恭敬有加,这种品质让他每次遇险都有义士相救,而这些义士也都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D. 孔子推重礼法,赞同依礼直书。他实有难言之隐,按儒家君臣伦理关系,国君再坏也不能杀,所以他称赞董狐秉笔直书;尽管找不出赵盾政绩、人品的缺点,也仅止于惋惜而已。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2)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下载Word版试题
《左传•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C   

4. (1)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进谏,晋灵公非常讨厌赵盾的劝谏,便派鉏麑去暗杀赵盾。

(2)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因饥饿病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的意思是: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喝完三杯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其右”是“提弥明”的身份,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宴”是动词,作“臣侍君”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比喻的是晋灵公有过失”错,《诗经》里这句比喻周宣王有过失。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他们也都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错,“不告而退”,并没有交代最终结局。“这种品质让他每次遇险都有义士相救”也错,灵辄相助的原因是感念当年赵盾的救命之恩。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骤谏,多次进谏;患,担忧、讨厌;贼,杀害。

(2)田,同“畋”,打猎;舍,住宿。

【点睛】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抬着经过朝堂。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功,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伏地行礼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燕民》说:‘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进谏,晋灵公非常讨厌赵盾的劝谏,便派鉏麑去暗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于是,魔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喝完三杯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因饥饿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给贵族做仆人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現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挨饿的那个人。“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便回来了。太史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太史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录入时间:2021-03-15 1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