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劝学(节选)·荀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       中:合于。

B. 虽有槁暴       暴:晒干。

C. 假舆马者       假:借助。

D. 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

2.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登高而招

C.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 蟹六跪而二螯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 第一段用“輮木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 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 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4. 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进粟一石。               D.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輮以为轮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 翻译句子: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下载Word版试题
《劝学(节选)·荀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B    4. C    5. D   

6. (1)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D项,“君子生非异也”意思是“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生”通“性”,本性,禀赋,资质。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而”的用法,然后根据“而”在句中的位置和“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中“而”是连词,表转折,却;

C项,“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中“而”是连词,表转折,却;

A项,“吾尝终日而思矣”中“而”是连词,表修饰;

B项,“登高而招”中“而”是连词,表顺承;

D项,“蟹六跪而二螯”中“而”是连词,表并列。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错误,从第一段来看,第一段用“輮木为轮”应是说事物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以此为喻说明学习的意义;而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则是由“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两个设喻推导出的,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然后判断例句的句式,再分析四个选项,选出与之一致的一项。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C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进粟一石”也是定语后置句,“马之千里”应为“千里马”,“粟一石”应为“一石粟”;

A项,“輮以为轮”是省略句,应为“輮(之)以(之)为轮”;

B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D项,“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是固定句式,“孰与”是固定句式,意思是“和……相比,哪一个更……”。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通假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D项,“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通假;

A项,“輮以为轮”中“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B项,“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同“曝”,晒干;

C项,“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虽,即使;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者,……也”,判断句;然,这样。

(2)中,博学,广泛学习;日,每天;参省,检查省察;乎,介词,相当于“于”;知,通“智”,智慧;行,行为;过,过错。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录入时间:2021-03-15 12:07:44